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乡村振兴与环境艺术传承——以成都道明镇竹艺村为例

2024-3-11 17: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 评论: 0

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议题。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环境艺术,使之成为激活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旅游、提升乡村形象的重要资源,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的乡村是一个开放的、有各种可能性和机会的场域。我们未来的乡村不仅仅在于“乡愁”,更希望回到中国文化的发源之地,去寻找被遗忘的价值和被忽视的可能性。位于中国四川省道明镇的非遗文化竹艺村,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对未来技术人文主义生活的构想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蔓延至整个村落。

竹艺村全景(图源谷德网)
竹艺村身处成都崇州道明镇,距离市区50余公里。村落乡风淳朴,生活气息浓厚,邻里关系亲密,是天府林盘的典型代表,并拥有本土气息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
竹艺村项目来源于竹里,而竹里则又是源于陆游《太平时》里的一句诗:竹里房栊一径深。这个在乡郊田野上盘旋着的青瓦房,是由轻型钢木构架支撑起的内向重叠环形青瓦屋面,70%的高预制化率也实现了主体建筑、室内、景观共用时52天的极短施工周期。盘旋的屋面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两个内向的院落,为室内提供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内与外,竹与瓦,新与旧的关系被概括在“大象无形”的屋顶之下。多功能的组合以及适应性多功能空间被有机地布置在屋顶之下。

竹里的无限型屋顶(图源谷德网)
作为以当地“竹编工艺”命名的特色村落,竹艺村将周期性开展特色活动(艺术节、建造节等),竹编的制作、加工、消费在这里进行了最充分的展示和教学。在硬件设施方面,村内的田埂、道路被重新梳理成明确清晰的道路系统;污废水被过滤形成景观净水系统;生态农业与景观、餐饮进行一体化配置;规划设计了多层级的乡村公共建筑与公共空间,广场、院落、公共家具(长椅、凉亭等)一应俱全;同时制定了整个村庄的风貌控制原则,进行整体把控。

建筑室内(图源谷德网)
                
竹编制作场景(图源谷德网)
第五空间
这座半屋半桥的建筑是竹艺村的第五空间(生活服务中心),位于村庄中心位置,背靠林盘和水渠,面向村头公共广场和油菜花田,配置有小型停车场。建筑造型上融合了村庄统一的建筑语言——曲线变截面坡屋顶以及从屋面间穿行而过、可供游客登高远望的景观休憩桥。“X”形平面伸展融入场地,对位油菜花田、村庄道路等重要景观视点。第五空间作为竹艺村生活基础设施服务的集合,融合了公厕、茶室、公共座椅、快递、ATM机和儿童游玩场地等功能。建筑采用钢木混合结构完成,配合使用竹模混凝土墙面和当地传统小青瓦屋顶。

即将完工的第五空间(图源谷德网)
游客服务中心竹艺村游客中心临近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作为竹艺村的门户,处于进入村落的必经之路上,配置有大巴落客点和小型停车场。场地面向广袤的油菜花田。周围野趣横生的湿地和水塘,更为这一片林盘地景增添了些许灵巧生机。位于此处的游客中心用四周的功能空间围合出中心的公共广场,向油菜花田敞开。该建筑采用砖墙和木结构屋顶混合完成,柔滑的屋脊线条覆盖出院落式的平面。一层设置有综合服务大厅、商店、展厅等外向开放的公共性空间,二层则是相对私密的办公空间

酒店民宿
酒店客房选址在原美院宿舍处,位于半山腰上,沿东西向长条布局,与村庄对望。结合场地环境, 8个独立单层客房紧凑分散落于林中场地,轻触地面。游客可坐电瓶车摆渡上山、徒步入户。设计尊重基地原貌,保留野趣,建设过程尽量少破坏到现有的植被。客房以传统建筑为原型,灵巧的双曲屋面由圆形平面拓扑生成,与大堂相互呼应。平面上以两个圆形并列相咬合而成,一侧为起居室,另一侧则兼具休闲娱乐和起居功能,设有更衣区、小吧台、衣橱、沙发、写字台、电视机等设施。结合平面尺寸特点,淋浴间和卫生间等功能空间被置于圆形平面的两端区域。平面两圆形中间形成一个独立户外院落,在扩大客房活动空间的同时,让人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既为场地中大树得以保留提供空间条件,又满足了建筑的内部采光。建筑采用钢钉桩加木结构完成,配合使用当地传统小青瓦屋顶与竹编立面,与天府林盘的场地环境相得益彰。

民宿鸟瞰(图源谷德网)
民宿内部(图源谷德网)
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方面: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土地合作社,土地合作社再与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村民获得租金和分红。房屋方面:村民将房屋出租给公司,公司按照面积支付村民租金。劳动力方面:保安、保沽岗位和部分厨师、服务员聘请了本地村民。
 产业类型:“非遗+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旅游”的创新形式特色亮点:1.新创意和新设计理念:助推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2.新村民:为竹艺村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3.新道路: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新路。
 竹艺村运营开发模式:“公司+设计师联盟+乡村规划师+村民”共商模式
模式图解(图源作者自制)

乡村振兴需要有整村运营的观念,整合资源、塑造品牌、调动村民积极性是关键。可以通过资源梳理与整合、核心吸引力构建、村民积极性调动等共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王敏
编辑/版 丨菠萝榴莲妹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905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