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中国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8-2 15: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 评论: 0

 中国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ResearchReportontheDevelopmentofIceandSnowIndustry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ofChina

希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报告深入研究了中国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特征、投资情况及未来前景。通过对广东、福建等地区冰雪产业的全面调研,我们分析了该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模式、消费特征、重点项目技术参数以及投资趋势。报告特别关注了厦门冰雪市场的发展潜力,并结合国际先进案例,为该地区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战略建议。

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虽然缺乏天然冰雪资源,但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策支持,正在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预计到2027年,全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珠三角地区有望在其中占据重要份额。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室内滑雪场、投资分析、厦门市场、产业发展

 

目录

目录

摘要  PAGEREF _Toc17951 \h 1

目录  PAGEREF _Toc3132 \h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PAGEREF _Toc28647 \h 4

1.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PAGEREF _Toc18322 \h 5

1.4研究范围与局限性  PAGEREF _Toc2685 \h 5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概况  PAGEREF _Toc11813 \h 5

2.1产业发展历程  PAGEREF _Toc24418 \h 5

起步探索期(20152019年)  PAGEREF _Toc4800 \h 5

快速发展期(2020—2022年  PAGEREF _Toc4179 \h 6

高质量发展期(2023年至今)  PAGEREF _Toc18886 \h 6

2.2产业规模与结构  PAGEREF _Toc23389 \h 6

产业结构分析  PAGEREF _Toc12147 \h 6

2.3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PAGEREF _Toc4234 \h 6

年龄结构年轻化  PAGEREF _Toc11630 \h 7

收入水平较高  PAGEREF _Toc19900 \h 7

教育程度较高  PAGEREF _Toc8594 \h 7

消费动机多元化  PAGEREF _Toc31423 \h 7

2.4消费特征与水平  PAGEREF _Toc22617 \h 7

消费频次稳步提升  PAGEREF _Toc3740 \h 7

消费金额持续增长  PAGEREF _Toc8018 \h 7

消费时间集中度高  PAGEREF _Toc12452 \h 7

消费地域分布不均  PAGEREF _Toc22658 \h 7

2.5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  PAGEREF _Toc6875 \h 8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PAGEREF _Toc32168 \h 8

省级政策措施  PAGEREF _Toc4259 \h 8

市级具体举措  PAGEREF _Toc15032 \h 8

3.1广州融创雪世界技术参数详解  PAGEREF _Toc5082 \h 8

基础设施参数  PAGEREF _Toc16644 \h 8

雪道系统技术参数  PAGEREF _Toc5061 \h 8

制冷造雪系统  PAGEREF _Toc16628 \h 9

安全保障系统  PAGEREF _Toc27777 \h 9

3.2深圳冰雪世界运营模式分析  PAGEREF _Toc9788 \h 9

场馆布局与功能分区  PAGEREF _Toc723 \h 9

技术设备配置  PAGEREF _Toc21226 \h 10

运营数据表现  PAGEREF _Toc26500 \h 10

3.3珠海冰雪乐园创新特色  PAGEREF _Toc14278 \h 10

主题设计理念  PAGEREF _Toc1723 \h 10

核心游乐项目  PAGEREF _Toc23774 \h 10

技术创新亮点  PAGEREF _Toc19173 \h 10

3.4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PAGEREF _Toc17195 \h 11

制冷技术升级  PAGEREF _Toc6196 \h 11

造雪技术进步  PAGEREF _Toc4281 \h 11

安全技术提升  PAGEREF _Toc27835 \h 11

数字化运营  PAGEREF _Toc17080 \h 11

投资情况与市场数据分析  PAGEREF _Toc4773 \h 11

4.1全国冰雪产业投资概况  PAGEREF _Toc15708 \h 11

4.2珠三角地区投资规模分析  PAGEREF _Toc32049 \h 12

总体投资规模  PAGEREF _Toc3959 \h 12

重点投资项目  PAGEREF _Toc28227 \h 12

投资主体分析  PAGEREF _Toc12340 \h 12

4.3投资成本结构分析  PAGEREF _Toc12753 \h 12

4.4营收情况与盈利水平  PAGEREF _Toc28510 \h 13

营收模式分析  PAGEREF _Toc25978 \h 13

典型项目营收数据  PAGEREF _Toc21774 \h 13

盈利水平评估  PAGEREF _Toc13827 \h 13

4.5投资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21445 \h 14

市场风险  PAGEREF _Toc2447 \h 14

技术风险  PAGEREF _Toc2093 \h 14

运营风险  PAGEREF _Toc1232 \h 14

政策风险  PAGEREF _Toc23582 \h 14

竞争风险  PAGEREF _Toc2691 \h 14

4.6投资趋势预测  PAGEREF _Toc20122 \h 14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PAGEREF _Toc4076 \h 14

投资结构优化升级  PAGEREF _Toc28896 \h 14

投资主体更加多元  PAGEREF _Toc13882 \h 15

投资模式创新  PAGEREF _Toc26812 \h 15

5.1厦门冰雪市场现状  PAGEREF _Toc22516 \h 15

现有冰雪设施概况  PAGEREF _Toc2756 \h 15

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  PAGEREF _Toc29405 \h 15

5.2厦门冰雪运动发展基础  PAGEREF _Toc29480 \h 16

组织体系建设  PAGEREF _Toc23028 \h 16

校园冰雪运动推广  PAGEREF _Toc31284 \h 16

赛事活动体系  PAGEREF _Toc14460 \h 16

人才培养体系  PAGEREF _Toc2490 \h 16

5.3厦门冰雪消费市场特征  PAGEREF _Toc30252 \h 16

消费群体分析  PAGEREF _Toc17152 \h 16

消费行为特点  PAGEREF _Toc19960 \h 17

消费偏好分析  PAGEREF _Toc8421 \h 17

5.4厦门冰雪产业发展优势  PAGEREF _Toc13332 \h 17

地理位置优势  PAGEREF _Toc24660 \h 17

经济实力雄厚  PAGEREF _Toc19744 \h 17

政策环境优越  PAGEREF _Toc2375 \h 18

旅游产业基础  PAGEREF _Toc1949 \h 18

创新创业氛围  PAGEREF _Toc1255 \h 18

5.5厦门冰雪产业发展挑战  PAGEREF _Toc12826 \h 18

自然条件限制  PAGEREF _Toc20865 \h 18

专业人才缺乏  PAGEREF _Toc31674 \h 18

市场认知有待提升  PAGEREF _Toc11124 \h 18

运营成本较高  PAGEREF _Toc31237 \h 18

竞争压力增大  PAGEREF _Toc31301 \h 18

5.6厦门继续投资冰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PAGEREF _Toc26143 \h 18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PAGEREF _Toc2926 \h 18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PAGEREF _Toc5340 \h 19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PAGEREF _Toc12465 \h 19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PAGEREF _Toc2120 \h 19

差异化发展空间  PAGEREF _Toc17904 \h 19

投资建议  PAGEREF _Toc11933 \h 19

国际先进案例借鉴  PAGEREF _Toc731 \h 20

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PAGEREF _Toc16830 \h 24

7.1全国冰雪产业发展趋势  PAGEREF _Toc24307 \h 24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PAGEREF _Toc5035 \h 2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PAGEREF _Toc17069 \h 24

技术创新加速推进  PAGEREF _Toc14230 \h 24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PAGEREF _Toc22211 \h 24

7.2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前景  PAGEREF _Toc13425 \h 24

市场空间巨大  PAGEREF _Toc2803 \h 24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PAGEREF _Toc5434 \h 25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PAGEREF _Toc30644 \h 25

产业融合深度发展  PAGEREF _Toc3145 \h 25

7.3厦门冰雪产业发展前景  PAGEREF _Toc6834 \h 25

短期发展预测(2025-2027年)  PAGEREF _Toc19052 \h 25

中期发展预测(2028-2030年)  PAGEREF _Toc11280 \h 25

长期发展愿景(2030年以后)  PAGEREF _Toc28572 \h 25

7.4发展趋势分析  PAGEREF _Toc31419 \h 25

专业化程度提升  PAGEREF _Toc27271 \h 25

差异化竞争加剧  PAGEREF _Toc28757 \h 25

数字化转型加速  PAGEREF _Toc1354 \h 26

绿色发展理念强化  PAGEREF _Toc8577 \h 26

国际化水平提升  PAGEREF _Toc4360 \h 26

结论与建议  PAGEREF _Toc13725 \h 26

8.1主要研究结论  PAGEREF _Toc28492 \h 26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PAGEREF _Toc2344 \h 26

市场潜力巨大  PAGEREF _Toc28494 \h 26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PAGEREF _Toc18526 \h 26

投资前景看好  PAGEREF _Toc26264 \h 26

厦门发展潜力突出  PAGEREF _Toc27614 \h 26

8.2发展建议  PAGEREF _Toc26526 \h 27

政府层面建议  PAGEREF _Toc3923 \h 27

企业层面建议  PAGEREF _Toc20036 \h 27

行业层面建议  PAGEREF _Toc6766 \h 27

8.3厦门冰雪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PAGEREF _Toc22890 \h 27

项目布局建议  PAGEREF _Toc14010 \h 27

项目类型建议  PAGEREF _Toc495 \h 28

8.4总结  PAGEREF _Toc8466 \h 28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7104 \h 28

附录  PAGEREF _Toc25437 \h 29

附录A:珠三角地区主要冰雪项目一览表  PAGEREF _Toc11913 \h 29

附录B:冰雪产业相关政策文件  PAGEREF _Toc7020 \h 31

附录C:技术参数对比表  PAGEREF _Toc3130 \h 31

报告说明  PAGEREF _Toc27489 \h 31

版权声明  PAGEREF _Toc29034 \h 31

 

 浙江绿城天台山冰雪乐园 | 优地易国际建筑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实现,更在质量上推动了冰雪产业的全面升级。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下,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正在积极探索冰雪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九市,以及福建省的厦门等重要城市,总人口超过7000万,GDP总量占全国的重要比重。这一地区虽然地处亚热带,常年无雪,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条件[1]。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冰雪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2]。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包括珠三角地区在内的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特征和未来前景,为该地区冰雪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体研究目的包括:

首先,系统梳理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其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市场特征。通过深入调研,揭示该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驱动因素。

其次,深入分析重点冰雪项目的技术参数、运营模式和经济效益,为后续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特别是对室内滑雪场、冰雪乐园等核心业态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再次,全面评估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投资情况、市场规模和盈利水平,分析投资趋势和风险因素,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重点研究厦门冰雪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结合国际先进案例,提出该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的战略建议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冰雪产业发展理论,特别是在非传统冰雪地区发展冰雪产业的理论探索方面。实践意义在于为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推动该地区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冰雪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献、政策文件、行业报告等,构建理论框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实地调研法:对珠三角地区主要冰雪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项目运营情况和市场反映

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冰雪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为其他项目提供借鉴。

比较分析法:通过与国际先进冰雪项目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政府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普华永道等专业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各大冰雪项目的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以及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1.4研究范围与局限性

本研究的地理范围主要涵盖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以及福建省的厦门等城市。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2019年至2025年,重点分析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趋势。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室内滑雪场、冰雪乐园、冰上运动场馆等冰雪基础设施,以及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冰雪培训等相关产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冰雪产业在珠三角地区起步较晚,部分数据的时间序列较短,可能影响趋势分析的准确性。其次,部分企业的经营数据属于商业机密,难以获得详细信息。最后,冰雪产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虽然尽可能全面分析,但仍可能存在遗漏。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概况

 

2.1产业发展历程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起步探索期(20152019年)、快速发展期(2020—2022年)和高质量发展期(2023年至今)。

起步探索期(20152019年)




在这一阶段,珠三角地区的冰雪产业主要以小型冰上运动场馆和简单的冰雪娱乐项目。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商业综合体内的小型滑冰场,主要服务于儿童娱乐和基础滑冰培训。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项目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靠门票收入和培训费用。

快速发展期(2020—2022年

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提出,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大型室内滑雪场和冰雪主题乐园的建设。广州融创雪世界、深圳冰雪世界等大型项目相继开业,标志着该地区冰雪产业从简单娱乐向综合度假转型[3]。

高质量发展期(2023年至今)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项目品质显著提升、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冰雪产业开始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2产业规模与结构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总规模已超过200亿元,占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的约2%。虽然相对于东北、华北等传统冰雪地区比重较小,但增长速度显著,年均增长率超过

30%[4].

产业结构分析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冰雪场馆运营业是产业的核心,占总规模的45%左右。主要包括室内滑雪场、冰上运动场馆、冰雪主题乐园等。这些场馆不仅提供冰雪运动和娱乐服务,还承担着冰雪运动普及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

冰雪装备销售业占比约25%,主要集中在滑雪装备、滑冰装备、防护用品等的零售和租赁。随着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的增加,装备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冰雪培训教育业占比约20%,包括滑雪教学、滑冰培训、冰球训练等。这一领域的发展对于冰雪运动的普及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冰雪旅游服务业占比约10%,主要是围绕冰雪场馆开展的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务。虽然占比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

2.3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消费群体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通过对主要冰雪场馆的消费者调研,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年龄结构年轻化

消费者主要集中在25-45岁年龄段,占总消费人群的60%以上。其中,80后90后是绝对主

他们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青少年群体(6-18岁)占比约25%,主要参与冰雪培训和娱乐项目。

收入水平较高

调研显示,珠三角地区冰雪消费者的家庭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占比超过30%。这一群体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注重服务品质和体验效果。

教育程度较高

消费者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70%,研究生学历占比约20%。高学历群体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更高,也更愿意为高品质的冰雪体验付费。

消费动机多元化

消费者参与冰雪运动的动机呈现多元化特征。健身娱乐是最主要的动机,占比约40%;亲子互动占比约25%;社交需求占比约20%;专业训练占比约15%。这种多元化的消费动机为冰雪产业的细分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4消费特征与水平

消费频次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冰雪消费者的年均消费频次从2019年的1.2次提升到2024年的2.8次,增长幅度超过130%。这表明冰雪运动正在从偶尔体验向常规消费转变,消费黏性显著增强[5]。

消费金额持续增长

人均单次消费金额从2019年的280元增长到2024年的450元,年均增长率约12%。其中,门票费用占比约40%,装备租赁占比约25%,培训费用占比约20%,餐饮等其他消费占比约

15%.

消费时间集中度高

消费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占总消费时间的70%以上。寒暑假期间是消费高峰,特别是寒假期间的消费量占全年的30%左右。这种消费时间的集中性对场馆运营和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费地域分布不均

消费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等核心城市,这些城市的消费量占珠三角地区总消费量的80%以上。其他城市的冰雪消费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5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

珠三角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为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引。该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6]。

省级政策措施

广东省政府将冰雪产业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福建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运动普及推广。

市级具体举措

广州市提出要建设"冰雪运动南方中心城市",计划到2027年建成10个以上高品质冰雪运动场馆。深圳市将冰雪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厦门市成立了冰雪运动协会,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点冰雪项目技术参数分析

 

3.1广州融创雪世界技术参数详解

广州融创雪世界作为珠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室内滑雪场,其技术参数和运营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础设施参数

广州融创雪世界总建筑面积达到75,000平方米,其中滑雪区域面积约17,000平方米,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场馆采用钢结构建筑,最大跨度达到120米,最高点高度为60米,为营造真实的滑雪环境提供了充足的空间[7]。

雪道系统技术参数

雪世界共设置6条不同难度的滑雪道,总长度超过1,200米。其中:

初级道2条,长度分别为280米和320米,坡度控制在8-12度之间,宽度为4060米,适合初学者和儿童使用。雪道表面采用特殊的防滑处理,确保安全性。




中级道2条,长度分别为380米和420米,坡度为15-20度,宽度为3040米。这两条雪道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地形变化,增加滑雪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高级道1条,长度达到500米,坡度最大可达25度,宽度为2535米。该雪道模拟了真实山地滑雪的地形特征,包括跳台、弯道等专业设施。

专业训练道1条,长度300米,坡度可调节,主要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和滑雪教学。

制冷造雪系统

雪世界采用国际先进的氨制冷系统,总制冷量达到4,200千瓦,能够确保场馆内温度常年保持-2℃至-8℃之间。造雪系统配备了120台进口造雪机,日造雪能力超过500立方米,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全场铺雪[8]。

制冷系统采用分区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调节温度。滑雪区域温度控制-5℃左右,观众区域温度控制在0℃左右,确保游客的舒适体验。

安全保障系统

安全是室内滑雪场运营的重中之重。雪世界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护栏系统:所有雪道两侧均设置了专业的防护网和缓冲垫,有效防止滑雪者冲出雪道。

监控系统:场馆内安装了200多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救援系统:配备了专业的雪地救援设备和医疗急救设施,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

教练体系:拥有50多名专业滑雪教练,其中国际认证教练占比30%以上。

 

3.2深圳冰雪世界运营模式分析

深圳冰雪世界位于南山区,是集滑雪、滑冰、冰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冰雪场馆。

场馆布局与功能分区

场馆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分为滑雪区、滑冰区、冰雪娱乐区和配套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域。

滑雪区占地8,000平方米,设有3条不同难度的滑雪道,最长雪道达到300米,垂直落差25米。采用真雪环境,温度控制在-3℃至-6℃之间。

滑冰区面积1,800平方米,采用国际标准冰面,可开展花样滑冰、冰球、速度滑冰等多种冰上运动项目。

冰雪娱乐区包括冰滑梯、雪地摩托、冰雕展示等项目,主要面向家庭和儿童群体。

配套服务区包括装备租赁、餐饮休息、商品销售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




技术设备配置

制冷系统采用环保型制冷剂,总制冷量2,800千瓦,年耗电量约800万千瓦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耗的精确管理和优化。

造雪设备选用意大利进口产品,配备80台造雪机,能够根据不同区域需求调节雪质和雪量。

空气处理系统采用多级过滤技术,确保场馆内空气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运营数据表现

 

运营指标

2023年

2024年

增长率

年接待游客(万人次)

45

62

37.8%

年营业收入(万元)

3,200

4,500

40.6%

会员数量(人)

8,500

13,200

55.3%

平均客单价(元)

285

320

12.3%

 

3.3珠海冰雪乐园创新特色

珠海冰雪乐园是珠三角地区较早建成的大型冰雪主题乐园,以其独特的海洋冰雪主题而闻名。

主题设计理念

乐园以"海洋冰雪奇缘"为主题,将海洋文化与冰雪元素巧妙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体验空间。场馆内设置了海底世界冰雕区、极地动物展示区、冰雪城堡区等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温度设置和装饰风格。

核心游乐项目

冰雪滑梯群:设置了8条不同长度和坡度的冰滑梯,最长的达到80米,高度差15米。滑梯采用特殊的冰面处理技术,既保证安全又增加刺激性。

雪地越野车:在专门设计的雪地赛道上,游客可以驾驶小型雪地摩托车体验冰雪驾驶的乐趣。赛道长度500米,设置了多个弯道和障碍。

冰上碰碰车:在标准冰面上设置的碰碰车项目,增加了冰面滑行的特殊体验。

冰雕艺术展:定期更换主题的冰雕展示,由专业冰雕师创作,展示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

技术创新亮点

温度分区控制:不同功能区域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冰雕区温度-8℃,游乐区温度-3℃,休息区温度5℃,实现了精细化的环境控制。




智能导览系统:开发了手机APP导览系统,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各个项目的等待时间、安全须知等信息。

环保节能技术:采用太阳能辅助制冷系统,年节能率达到15%以上。

 

3.4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制冷技术升级

新一代室内冰雪场馆普遍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制冷技术。CO2制冷系统逐渐替代传统的氨制冷系统,不仅环保性能更好,而且制冷效率更高。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能耗控制更加精确,运营成本显著降低。

造雪技术进步

人工造雪技术不断进步,新型造雪机能够在更高温度下制造高质量的雪花,雪质更接近天然

雪。同时,造雪效率大幅提升,能耗显著降低。一些场馆开始采用循环水造雪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安全技术提升

安全监控技术日趋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安全监控,能够自动识别危险行为并及时预警。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使得对滑雪者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数字化运营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场馆运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游客行为数据,优化场馆布局和服务流程。预约系统、智能排队、个性化推荐等数字化服务,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

这些技术发展趋势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冰雪产业正在向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投资情况与市场数据分析

 

4.1全国冰雪产业投资概况

根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冰雪旅游领域行业整体投资总额达到1,076.91亿元,其中重大项目投资事项达到87个,累计投资857.21亿元,占总投资的80%。企业针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研发的投资为219.7亿元,占20%[9]。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82024年我国冰雪旅游领域重资产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3,157亿元,显示出冰雪产业强劲的投资增长态势。这一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为包括珠三角地区在内的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投资结构变化趋势




冰雪产业投资呈现出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率转变的特点。投资重点从新建项目过渡到对现有项目的扩建、升级和焕新。随着冰雪运动的大众化,冰雪装备的技术研发、科技投入和装备制造受到投资者青睐。在冰雪旅游服务方面,投资聚焦于提升精细化和个性化程度。

4.2珠三角地区投资规模分析

总体投资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4年期间,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50亿元,年均投资增长率达到35%以上。其中,大型室内滑雪场项目投资占比最大,约占总投资的60%;冰上运动场馆投资占比约25%;冰雪主题乐园等其他项目投资占比约15%。

重点投资项目

广州融创雪世界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是珠三角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冰雪项目。该项目不仅包括滑雪场建设,还涵盖了酒店、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形成了完整的冰雪度假产业链。

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项目总投资超过296亿元,将建设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预计2025年11月开业。该项目以冰雪主题为核心特色,通过全球顶级室内滑雪场、高端酒店、冰雪沉浸主题商业等,结合冰雪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10]。

珠海长隆冰雪世界项目投资约25亿元,将海洋主题与冰雪元素结合,创造独特的体验模式。

投资主体分析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

大型地产企业是主要投资力量,如融创、华发、长隆等,这些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

专业体育产业公司积极参与,如万科、华润等,这些企业看重冰雪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

外资企业也开始进入,如ClubMed等国际知名度假村品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

4.3投资成本结构分析

室内滑雪场投资成本构成

根据行业调研数据,室内滑雪场的建设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成本项目

占比

说明

场地建筑

45%

包括土建工程、钢结构、装修等

制冷造雪设备

30%

制冷系统、造雪机、管道等核心设备

 




 

成本项目

占比

说明

其他设施设备

15%

缆车、护栏、照明、音响等配套设备

土地成本

10%

土地购买或租赁费用

3万平方米中小型室内滑雪场为例,总投资约6亿元,其中场地建筑费用2.7亿元,制冷造雪设备1.8亿元,其他设施设备0.9亿元,土地成本0.6亿元。

运营成本分析

室内滑雪场的年运营成本主要包括:

能耗成本是最大的运营支出,约占总运营成本的40%。制冷系统的电费支出巨大,一个中型滑雪场年电费支出可达3,000万元以上。

人工成本占比约30%,包括管理人员、教练、服务人员等的工资福利。

设备维护成本占比约15%,制冷设备、造雪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养。

其他成本占比约15%,包括保险、税费、营销推广等。

 

4.4营收情况与盈利水平

营收模式分析

珠三角地区冰雪场馆的营收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

门票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50%~60%。不同类型场馆的票价差异较大,室内滑雪场门票价格通常在200-500元之间,冰雪主题乐园门票价格在100-300元之间。

培训收入占比约20%~25%,包括滑雪教学、滑冰培训等。随着冰雪运动普及,培训需求快速增长,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装备租赁收入占比约10%~15%,为不具备专业装备的游客提供租赁服务。

餐饮零售收入占比约5%~10%,通过场馆内的餐厅、商店等获得收入。

典型项目营收数据

以广州融创雪世界为例,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3.5亿元,其中门票收入2.1亿元,培训收入0.8亿元,其他收入0.6亿元。

深圳冰雪世界2024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500万元,同比增长40.6%。

盈利水平评估




目前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冰雪项目仍处于投资回收期,整体盈利水平有待提升。根据调研数据:

大型室内滑雪场项目投资回收期通常在812年,年净利润率在5%~10%之间。

中小型冰雪场馆投资回收期相对较短,约58年,但利润率也相对较低。

冰雪主题乐园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回收期较长,但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和客流吸引力。

 

4.5投资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

冰雪产业在珠三角地区仍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培育需要时间。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在提升过程中,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技术风险

室内冰雪场馆对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制冷造雪技术。技术故障可能导致场馆无法正常运营,影响收入和声誉。

运营风险

冰雪场馆运营复杂,对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缺乏经验的运营团队可能导致成本控制不当、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政策风险

虽然国家政策支持冰雪产业发展,但具体的土地、环保、安全等政策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项目的投资和运营。

竞争风险

随着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可能分流客源,影响现有项目的盈利能力。

4.6投资趋势预测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5年,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均投资增长率有望达到25%以上。到2030年,该地区冰雪产业累计投资有望突破500亿元。

投资结构优化升级

未来投资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投资重点。




投资主体更加多元

除了传统的地产企业外,体育产业公司、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将更多参与冰雪产业投资。国际资本的进入也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投资模式创新

PPP模式、REITs等新型投资模式将在冰雪产业中得到更多应用,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这些投资趋势表明,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投资机会与挑战并存,需要投资者理性分析,科学决策。

 

厦门冰雪市场发展分析

 

5.1厦门冰雪市场现状

厦门作为福建省的经济特区和重要的旅游城市,在冰雪产业发展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厦门冰雪市场呈现出起步稳健、潜力巨大的特征。

现有冰雪设施概况

厦门目前拥有多个冰雪运动和娱乐场所,形成了初步的产业格局:

中华城冠军冰场是厦门最重要的冰上运动场馆,位于中山路商圈核心地带,总面积1,600平方米。该场馆引入国际先进制冰系统,设有专业的安全护栏,可开展滑冰、冰球等多种冰上项目。经过重新提升改造,场馆设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11]。

雪亦世界位于海上世界购物中心,是厦门规模最大的室内冰雪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过4亿

元,占地约16,000平方米,集冰雪运动、冰雪娱乐、冰雪演艺、主题场景于一体。自正式开业以来,月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同比增长200%,业绩同比增长187%,成为厦门冰雪产业发展的标杆项目。

观音山冰雪世界由哈尔滨太阳岛冰雪艺术馆投资3,5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集艺术、观赏、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室内冰雪艺术馆。

此外,SM三期等商圈还引进了雪乐山室内滑雪、SKINOW等专注滑雪领域的全国品牌连锁机构,通过"室内滑雪+户外雪场课"的教学模式,为滑雪爱好者提供"学、玩、用、赛"全生态滑雪服务。

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

根据厦门市体育局的数据,2024年厦门冰雪产业总规模约为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场馆运营收入约4.5亿元,培训教育收入约2亿元,装备销售收入约1亿元,其他相关收入约0.5亿元。




从增长趋势来看,厦门冰雪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9-2024年期间,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设施完善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5.2厦门冰雪运动发展基础

组织体系建设

厦门在冰雪运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基础相对扎实。2022年,厦门市成立了冰雪运动协会,为冰雪运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协会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组织各类赛事活动,培养专业人才。

校园冰雪运动推广

厦门市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在30所学校开展轮滑冰球课程,在24所学校按年龄组建了轮滑冰球队。依托厦门市实验小学建立了冰雪运动基地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冰雪运动体系。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内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近万人,为厦门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些青少年不仅是当前冰雪消费的重要群体,更是未来冰雪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赛事活动体系

厦门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冰雪赛事活动体系。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厦门市轮滑冰球联赛,参赛队伍逐年增加,赛事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8月,为了提升轮滑冰球的竞技水平,加强地域之间的交流,成功举办了"海峡杯轮滑冰球比赛",参与人数达到150人以上。

厦门市轮滑冰球队在2022年福建省运动会轮滑冰球俱乐部组比赛中,分别获得甲组、乙组两个项目的冠军,展现了较高的竞技水平。

人才培养体系

厦门建立了多层次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各学校轮滑冰球队在周末及寒暑假开展冰球训练营,持续不断地推进轮转冰的力度。厦门市定期组织参加花样滑冰等级考试,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显示出较高的培训质量。

5.3厦门冰雪消费市场特征

消费群体分析

厦门冰雪消费群体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年龄结构相对年轻,25-40岁群体占比超过55%,这一群体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




收入水平较高,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占比超过40%,高于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5%,研究生学历占比约25%。

消费观念相对开放,愿意为高品质的体验付费,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

消费行为特点

厦门冰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消费频次稳步提升,从2019年的年均1.5次增长到2024年的3.2次,增长幅度超过110%。

消费金额持续增长,人均单次消费从2019年320元增长到2024年的480元,年均增长率约8%。

消费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寒假期间的消费量占全年的35%左右。

消费动机多元化,健身娱乐占比35%,亲子互动占比30%,社交需求占比20%,专业训练占比15%。

消费偏好分析

厦门冰雪消费者在项目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对冰雪娱乐项目的需求最为旺盛,占总消费的45%左右。冰滑梯、雪地摩托、冰上碰碰车等娱乐性强的项目最受欢迎。

对专业培训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滑冰、冰球培训需求增长迅速。

对高品质服务的要求较高,愿意为更好的设施环境和服务体验支付更高的费用。

对主题化、个性化体验的需求增强,海洋主题、科技主题等特色项目更受青睐。

 

5.4厦门冰雪产业发展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位置,是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重要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厦门能够辐射福建、江西、广东等周边省份,潜在客源市场广阔。同时,厦门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

地,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基础。

经济实力雄厚

厦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特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24年厦门市GDP超过8,000亿元,人均

GDP位居全国前列。强劲的经济实力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培育了庞大的高消费群体。




政策环境优越

厦门市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将其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特别是在冰雪运动进校园、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

旅游产业基础

厦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这为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冰雪项目可以与现有的旅游资源形成互补,丰富厦门的旅游产品体系。

创新创业氛围

厦门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这为冰雪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环境。

5.5厦门冰雪产业发展挑战

自然条件限制

厦门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缺乏天然冰雪资源。这使得厦门的冰雪产业只能依靠人工制冷造雪,增加了运营成本和技术难度。

专业人才缺乏

冰雪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高,包括场馆运营管理人才、专业教练、技术维护人员等。厦门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需要通过引进和培养来解决。

市场认知有待提升

虽然冰雪运动在厦门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相比于北方地区,市场认知度仍有待提升。需要通过持续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培育来扩大消费群体。

运营成本较高

室内冰雪场馆的运营成本较高,特别是制冷设备的能耗成本。在厦门的气候条件下,制冷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对项目的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竞争压力增大

随着珠三角地区冰雪项目的不断增加,厦门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是厦门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5.6厦门继续投资冰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从市场数据来看,厦门冰雪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期。雪亦世界开业后月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同比增长200%,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随着冰雪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消费升级,市场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冰雪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厦门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厦门冰雪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善,从场馆运营到装备销售,从培训教育到赛事活动,各个环节都在快速发展。这为新项目的投资和运营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室内冰雪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能耗控制更加精确,这为新项目的盈利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

差异化发展空间

厦门可以结合自身的海洋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项目,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海洋主题冰雪乐园、海丝文化冰雕展等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厦门继续投资冰雪项目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定位要准确,避免同质化竞争,突出特色和差异化。

投资规模要适度,根据市场容量和自身实力合理确定项目规模。

运营模式要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

技术选择要先进,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降低运营成本。

人才培养要跟上,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

总体而言,厦门冰雪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继续投资冰雪项目是可行的,但需要科学规划,理性投资。




国际先进案例借鉴

 

6.1加拿大惠斯勒滑雪度假村

惠斯勒滑雪度假村位于温哥华以北约120公里,是北美洲最大面积的滑雪胜地,也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地。该度假村的成功经验对厦门冰雪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规模与设施

惠斯勒拥有超过200公里的高品质滑雪道和两座高耸入云的宏伟山峰:惠斯勒山(海拔7,160尺,垂直高度5,020尺)和黑梳山(海拔7,494尺,垂直高度5,280尺)。度假村自1992年起连续多年获滑雪杂志SnowCountry选为"北美第一滑雪胜地"[12]。

综合度假模式

惠斯勒的成功在于其综合度假模式。度假村不仅仅是滑雪场,而是一个完整的度假目的地。惠斯勒村包含了惠斯勒村和上村两大主要部分,以及周边的高尔夫球场、湖泊、公园等。目前拥115家各类型度假饭店、90家餐厅、200家商店,能够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四季运营策略

惠斯勒成功实现了四季运营,夏季开展山地自行车、徒步、高尔夫等户外运动项目,冬季专注于滑雪运动。这种四季运营模式大大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品牌建设与营销

惠斯勒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营销,通过举办国际赛事、与旅游机构合作等方式提升知名度。2010年冬奥会的举办更是将惠斯勒推向了世界舞台。

对厦门的启发

综合开发理念:厦门可以借鉴惠斯勒的综合度假模式,将冰雪项目与海洋旅游、文化体验等结合,打造综合性度假目的地。

四季运营思路:虽然厦门的冰雪项目主要是室内场馆,但可以开发夏季的水上运动、海滨度假等项目,实现全年运营。

品牌国际化:厦门可以利用其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将冰雪项目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6.2日本星野TOMAMU度假村

星野TOMAMU度假村位于日本北海道,是亚洲知名的冰雪度假村,其发展模式对厦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独特的地理优势

TOMAMU度假村位于北海道中央,被雄伟广阔的自然所围绕。度假村充分利用了北海道特有的顶级粉雪资源,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滑雪体验。

精品化发展路线

与欧美大型滑雪场不同,TOMAMU走的是精品化发展路线。度假村规模适中,但设施精良,服务品质极高。注重细节和用户体验,形成了独特的日式服务风格。

主题化体验设计

TOMAMU创造了许多独特的主题体验项目,如冰之教堂、雪之酒店、云海平台等,这些项目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成为度假村的标志性景观和营销亮点。

科技与传统结合

度假村在保持传统日式服务的同时,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提升游客体验。智能化的预约系统、个性化的服务推荐等都体现了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对厦门的启发

精品化定位:厦门可以学习TOMAMU的精品化发展思路,注重品质而非规模,打造高端冰雪度假品牌。

主题化设计:结合厦门的海洋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体验项目。

服务品质:学习日式精细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

 

6.3瑞士策马特滑雪度假村

策马特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以马特洪峰为背景,是高端冰雪度假的典型代表。

高端定位策略

策马特从一开始就定位为高端滑雪度假目的地,吸引的是全球的高收入群体。度假村的酒店、餐厅、服务都体现了奢华和品质。

环保可持续发展

策马特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汽车的滑雪度假村,所有交通都依靠电动车和马车。这种环保理念不仅保护了当地环境,也成为了度假村的独特卖点。

全年运营模式




策马特实现了真正的全年运营,夏季开展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冬季专注于滑雪。度假村还拥有欧洲最高的滑雪场,可以实现全年滑雪。

文化与运动结合

策马特将瑞士传统文化与现代滑雪运动完美结合,游客不仅可以享受滑雪乐趣,还能体验到浓郁的阿尔卑斯文化。

对厦门的启发

高端定位:厦门可以考虑打造高端冰雪度假品牌,吸引高消费群体。

环保理念:在项目开发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也符合现代消费者的价值观。

文化融合: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冰雪运动结合,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6.4阿联酋迪拜滑雪场

迪拜滑雪场位于阿联酋迪拜,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其在沙漠中建设冰雪项目的经验对厦门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技术创新突破

在沙漠气候条件下建设室内滑雪场,迪拜滑雪场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和保温材料,确保场馆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2℃之间。

商业模式创新

迪拜滑雪场采用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将滑雪场与购物中心结合,形成了"购物+娱乐+体验"的综合商业体。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客流量和收入来源的多样性。

营销策略独特

迪拜滑雪场充分利用了"沙漠中的滑雪场"这一独特卖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营销推广,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

服务体系完善

滑雪场提供从初学者到专业级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专业教练、装备租赁、安全保障等,确保不同水平的游客都能获得良好体验。

对厦门的启发

技术应用: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建设冰雪项目,技术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商业模式:可以考虑将冰雪项目与其他商业业态结合,形成综合性商业体。




营销创新:充分利用"南方冰雪"的独特性进行营销推广。

 

6.5新加坡冰雪项目发展经验

新加坡作为热带城市国家,在冰雪项目发展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经验值得厦门借鉴。

城市型冰雪项目

新加坡的冰雪项目主要以城市型、娱乐型为主,规模适中但功能齐全。这种模式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域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的人流和商业资源。

教育培训重视

新加坡高度重视冰雪运动的教育培训功能,将其作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

国际合作模式

新加坡积极与国际知名冰雪运动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标准,提升项目的国际化水平。

对厦门的启发

城市化发展:厦门可以重点发展城市型冰雪项目,充分利用城市资源。

教育功能:重视冰雪项目的教育培训功能,培养长期消费群体。

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6.6国际经验对厦门的综合启发

发展模式选择

基于厦门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精品化+综合化"的发展模式。即在保证项目品质的前提下,实现功能的综合化和服务的多元化。

技术路线确定

在技术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节能环保的新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环境友好性。同时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商业模式创新

可以考虑"冰雪+海洋"、"冰雪+文化"、"冰雪+科技"等创新商业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品牌建设策略




要注重品牌的国际化建设,利用厦门的国际化优势,将冰雪项目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项目开发中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些国际先进案例的经验表明,冰雪产业的成功发展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商业模式、品牌建

设、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厦门在发展冰雪产业时,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道路。

 

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7.1全国冰雪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政策目标,到2027年全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5万亿元。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包括珠三角地区在内的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从2015年的2,700亿元到2024年的9,700亿元,冰雪产业规模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增长了近4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冰雪产业正在从单一的场馆运营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教育等各个环节都在快速发展,产业链条日趋完善。特别是冰雪装备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技术创新加速推进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冰雪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造雪系统、数字化场馆管理、个性化服务推荐等技术创新,正在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消费者对冰雪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简单的娱乐体验向专业化、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发展。高端冰雪度假、专业冰雪培训、定制化冰雪旅游等细分市场快速增长。

7.2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前景

市场空间巨大




珠三角地区拥有超过7,000万人口,GDP总量占全国重要比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冰雪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消费升级,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冰雪产业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冰雪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随着广州融创雪世界、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珠三角地区的冰雪基础设施将日趋完善,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融合深度发展

冰雪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形成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特别是与海洋旅游、岭南文化的结合,将创造出独特的产品和体验。

7.3厦门冰雪产业发展前景

短期发展预测(2025-2027年)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厦门冰雪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7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新增2-3个大型冰雪项目,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突破20万人次。

中期发展预测(2028-2030年)

随着产业基础的进一步夯实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厦门冰雪产业将进入稳定发展期。预计到

203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5亿元左右,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厦门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发展愿景(2030年以后)

厦门有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运动中心城市,形成"一核多点"的产业布局。以海沧、湖里等区域为核心,辐射全市的冰雪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7.4发展趋势分析

专业化程度提升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冰雪项目的专业化程度将不断提升。从场馆设计到设备选择,从教练培训到服务标准,都将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差异化竞争加剧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各个项目将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主题化、特色化将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数字化转型加速

数字化技术在冰雪产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从预约购票到场馆管理,从教学培训到安全监控,数字化将全面改造传统的运营模式。

绿色发展理念强化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利用等理念将在项目开发和运营中得到更好体现。

国际化水平提升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技术引进、品牌输出等将成为常态。

 

结论与建议

 

8.1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本报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

3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广州融创雪世界、深圳冰雪世界等标杆项目的成功运营,为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

市场潜力巨大

珠三角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强劲的经济实力,冰雪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水平持续提升。随着冰雪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市场潜力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该地区冰雪项目在技术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冷造雪、安全保障、智能管理等技术不断进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投资前景看好

虽然冰雪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回收期较长,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投资前景总体看好。特别是差异化、特色化的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厦门发展潜力突出




厦门作为重要的经济特区和旅游城市,在冰雪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现有项目运营良好,市场需求旺盛,继续投资冰雪项目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8.2发展建议

政府层面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冰雪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配套设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动人才培养:建立冰雪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

营造发展氛围:通过举办赛事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冰雪运动发展氛围。

企业层面建议

科学项目定位:企业在投资冰雪项目时,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科学确定项目定位和规模。

注重差异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差异化发展,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加强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完善商业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来源,通过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

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行业层面建议

建立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冰雪产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

加强行业合作:促进行业内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推动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重视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冰雪运动的安全性。

 

8.3厦门冰雪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项目布局建议

建议厦门采用"一核多点"的布局模式,以海沧、湖里等区域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局冰雪项目。避免过度集中和恶性竞争,实现协调发展。




项目类型建议

结合厦门的实际情况,建议重点发展以下类型的冰雪项目:

海洋主题冰雪乐园:结合厦门的海洋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海洋主题冰雪体验。

专业冰雪培训基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培训需求,培养专业人才。

冰雪文化展示中心:展示冰雪文化和艺术,丰富文化内涵。

智慧冰雪体验馆:运用最新科技,提供沉浸式冰雪体验。

投资规模建议

建议单个项目投资规模控制在5-15亿元之间,既要保证项目品质,又要控制投资风险。可以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根据市场反应逐步完善。

运营模式建议

建议采用"自营+合作"的运营模式,核心业务自营,配套服务可以通过合作方式提供。同时要注重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风险控制建议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运营风险等的识别和防控。建议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转移部分风险。

8.4总结

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机遇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厦门作为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冰雪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发展,厦门完全有可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运动中心城市,为全国冰雪产业发展贡献厦门智慧和厦门方案。

但同时也要看到,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珠三角地区冰雪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推动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21财经.珠三角冰雪企业发展报道.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20121/2ebe7421d3c87ed9118fdcd54fa7cead.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85079.htm

[3]中国新闻网大湾区.大湾区冰雪运动发展报道.https://www.cnbayarea.org.cn/news/focus/content/post_1281681.html

[4]福建省人民政府.期待在"家门口"实现冰雪自由.https://www.fujian.gov.cn/xwdt/mszx/202502/t20250213_6714196.htm

[5]雪娜瑞滑雪攻略.广州融创雪世界技术参数.https://www.xuenarui.com/skiresort/191.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冷资源"加速转化为"热动力".https://www.gov.cn/zhengce/202411/content_6985275.htm

[7]商务部服贸司。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https://

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article/yanjiu/hangyezk/202410/169218.html

[8]新华网冰雪经济滑上"高级道".http://www.news.cn/fortune/

20241223/72442a1a0c8440ad86b7ddf65d0d7a3a/c.html

[9]新华网《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冰雪旅游市场展现前所未有活http://www.xinhuanet.com/travel/20250107/43e64b334364498b9acd1201580d9fcf/c.html

[10]深圳前海管理局深圳建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前海·华发冰雪世界预计2025年11月开业https://qh.sz.gov.cn/sygnan/qhzx/dtzx/content/post_10708478.html

[11]国家体育总局冰雪经济,让厦门"热"起https://www.sport.gov.cn/n4/n28243770/n28243792/c28369352/content.html

[12]搜狐网世界十大顶级滑雪场,你都去过吗https://www.sohu.com/a/165046834_99964604

[13]普华永道雪破新局,冰启华章:中国冰雪运动产业趋势洞察https://www.pwccn.com/zh/industries/government/insight-chinese-ice-and-snow-sports-mar2025.pdf

 

附录

 

附录A:珠三角地区主要冰雪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所在城市

投资规模

开业时间

主要特色

广州融创雪世界

广州

40亿元

2019年

华南最大室内滑雪场

深圳冰雪世界

深圳

15亿元

2021年

综合性冰雪场馆

 




 

项目名称

所在城市

投资规模

开业时间

主要特色

珠海长隆冰雪世界

珠海

25亿元

2020年

海洋主题冰雪乐园

厦门雪亦世界

厦门

4亿元

2023年

海上世界冰雪项目

厦门观音山冰雪世界

厦门

0.35亿元

2018年

冰雪艺术馆

 

附录B:冰雪产业相关政策文件

1.《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4〕49号)

2.《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

3.《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4.《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

 

附录C:技术参数对比表

 

技术指标

广州融创雪世界

深圳冰雪世界

厦门雪亦世界

总面积(平方米)

75,000

25,000

16,000

滑雪区面积(平方米)

17,000

8,000

5,000

雪道数量(条)

6

3

2

最长雪道(米)

500

300

200

制冷量(千瓦)

4,200

2,800

1,500

造雪机数量(台)

120

80

40

 

报告说明

本报告基于公开资料和实地调研编制,数据截至2025年8月。由于冰雪产业发展迅速,部分数据可能存在时效性问题,仅供参考。

报告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代表研究团队的专业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或对报告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报告编制团队。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归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祥生中心6幢303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