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2023-7-26 16: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0| 评论: 0 |原作者: 陈向宏 |来自: 源头活水
谈到旅游,人们的印象基本是直奔景点而去,如今,则是围绕概念做旅游,随着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旅游还需要做游客喜欢的事情,做市场喜欢的事情,这就需要旅
游从概念到生活。
做旅游的人肯定是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 也是一个对生活有很多追求的人。做旅游的好处是什么? 就是永远要关注新事物,关注年轻人的内心想法。
从小到大,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是什么思想?要做精英,社会精英, 要生活在大城市里面 。所以人们要过精英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谈到孩子在大城市里面,在哪家
大公司,哪个部门,都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做社会中的哪一类人, 其实也涉及了生活方式的问题。所谓生活方式是个人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群体的生活方式。旅游不是为刻意放大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做一个平
台,让各种生活方式在这个平台上都可以自然地生长。
旅游就是生活。旅游生活是什么?它包含了生活的内容,生活的场景, 生活的追求。从景观的丰富到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 涉及以下十种新生活。
传统场景中的现代生活。
现在旅游的消费主体基本是90后、00后 甚至05后一代人,他们的消费习惯是刷卡消费 、支付宝消费,消费时经常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他们这种消费群体有一个很大的
特点,喜欢中国古村落吗?不喜欢。他们离不开惯常的生活,如果在一个古镇里面没网络,能行吗? 住一两个晚上当然也有可能,但是如果长期没有电视等娱乐用品,
他们就要回归习惯的生活环境里。
在乌镇, 去任何地方购物, 都是用支付宝、微信来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已经很普遍了。游客中心里,大量的设施都可以用手机电子名片。想让游客在景区逗留,生活
的舒适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可持续生态平衡的低碳生活。
2014年,我们做了一个项目,在乌镇边上有个乌村,当地政府征用了400多亩的土地,农民都搬离了村子,我们项目组对村庄进行改造。设计师的理想是让它像个村子,
该种地的地方种上庄稼,该是鱼塘的地方都进行保留。但是, 设计师在稻田里面建了一个游泳池,有水的时候伸头出去能看到倒影,游客喜欢得不得了。原来院落里面
的房屋、菜地都保留。
标签化的场景生活。
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 让人们有一个内在的冲动, 总想把自己标签化, 但是标签化不是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场景、合适的足迹、合适的小圈子。在规划
时,规划师的任务是什么?要制造惊喜、制造意外,制造心灵的波动,如果游客进景区走两个小时,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景色 ,那么这个规划是失败的。如果每个游
客进去,看到的景致 不在同一个角度,那么这个景区的规划是成功的。每个人看到感兴趣的地方一般都要拍照,所以标签生活是自拍年代的产物 ,标签化的场景生活
也是旅游设计中的重点。
小空间的单体生活。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小城镇?因为它的空间小。尺度宜居。曾经有一篇文章反 思浦东新区这几年的建没,浦东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城市的道路太宽,至今形成不了一个
主街道的商业氛围,不是所有的街道越宽越好,也不是生活场景越大越好,最好走几步就有一个人们喜欢的小吃店,再走儿步可以喝口茶,这种小尺度的生活就是人们
喜欢的。
主客融洽的社区生活。
这也是亲情的生活场景 ,亲情是什么?我一直跟乌镇的房东强调 ,跟游客不要讲生意,不要想景区每个地方都要赚钱。乌镇有免费的服务,可以免费加热水,还有两个
志愿者之家, 游客喝菊花茶是免费的.可以自己从消毒柜里面拿杯子泡茶喝。我还鼓励所有的民宿房东,冬天外面很冷 ,游客进来后送他一杯热腾腾的红豆汤,让游
客因为珍惜这些温情选择再来。这就是一个亲情社会,主客融洽的社区 。
契合出世价值的文艺生活。
除了美景美食之外,旅游还要提供什么?文化。文化是人们最高的精神生活需求。乌镇在这方面孜孜不倦, 我们做了乌镇戏剧节 ,每年的纽约时报、欧洲主流媒体都会
对此进行报道,今年的乌镇戏剧节是中国最著名的戏剧节如今捷克斯洛伐克的大使愿意推荐捷克斯洛伐克最优秀的喜剧在乌镇演出 ,每天游客看到的是真正的美景,他
们可以拿一小杯啤酒坐5个小时来讨论艺术。
体现精英需求的品质生活。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是中国比较富裕的一代人,但是还做不到舍得花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事业需要打拼。而90后、00后这一 代人 ,他们特别想得开,
不管是工薪家庭还是富二代家庭,消费基本上是一模一样。他们喜欢追随精英人士的消费,景区就要满足这些年轻游客的消费需求,不能土得掉渣, 还要有中等的、高
层次的消费品类。
充满人情关怀的细节生活。
做景观其实是做细节,做服务也是做细节,服务的价值越高,细节的要 求就越高,所谓高质量的服务就是细节服务。我们所做的项目,厕所也要追求细节,里面有热
水、有地暖 ,我们的理念是厕所也是景区的风景,要把它放大,它不是解决生理需要,而且要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安放亲情的亲子生活。
做所有的景区都不要忘记孩子,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我们每个景区都有孩子的区域和游乐项目。在景区,孩子们可以学编织 、学烹饪,大人在干什么?大人在
喝茶,寻找小的消费 。
全天、全时段、多场景的区间生活。
做旅游要做白天跟晚上的消费。度假景区是晚上的消费,越晚越热闹,这才是休闲的生活,人们在旅游中期待放松 、快乐,景区也要凸显多场景的区间生活。
十种生活,是生活常态的营造,目的是让每一个游客找到生活以外的生活的目标、意义、理想以前,我们以概念代替生活 ,现在我们用生活代替理想。景区是给人们
安放梦想的地方,我们所追求的是 “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理想,把旅游的理想变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