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传统的现代,现代的传统”:成都太古里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研究 ...

2021-8-25 19:07| 发布者: 浙江旅科院| 查看: 4476| 评论: 0

中国进入新世纪的20年,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年。从大城市到小城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大量的传统建筑因为很难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而遭到拆除。但是一味地拆旧建新,将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和文化断裂,产生城市品位低下和形象相似的恶果。
历史建筑是属于一座城市不能够复制的历史印记,是城市“活的记忆”,如何让这些从历史烟尘中走来的,承载着厚重文化的传统建筑“活在当下”,成都太古里给出了解决方法。
当我们谈论成都太古里时,它不单单是潮人聚集地,也不单单是一个商业载体,它已变成了成都的符号和城市名片。这里是文化、潮流、灵感和思想汇聚的新型空间,也是老成都历史记忆的保留地。

 古寺、市井与现代商业  完美交融 1

成都远洋太古里坐落于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大慈寺片区,是太古地产和远洋集团携手发展的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其环抱千年古刹大慈寺,“以现代诠释传统”的设计理念,将成都的文化精神注入建筑群落之中,保留了旧有的街巷脉络和历史建筑,并融合了川西风格元素进行自身建筑设计,与散落其间的六栋古建筑交相辉映。将这座城市的色彩与质感,成都人的闲适与包容,点点滴滴的地域特色在房屋、街巷、广场一一呈现。


太古里的尝试实现了新旧的有机融合,将历史建筑融入所在区域成片打造,在有序更新中接续城市文脉,同时对原有建筑进行空间再造和功能转换,融合新业态培育新动能,使之满足现代社会生活需求,既保留历史价值,又凸显现实意义,实现城市环境与功能品质综合提升。


“快慢里”和"遗产廊道"的构建 2

成都太古里通过打造“快里”、“慢里”和“遗产廊道”来整体激活街区活力,实现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经营空间的有机对话。
#“快里”(快耍)由三条精彩纷呈的购物街贯通东西两个聚集人潮的广场,体现国际大都会的时尚潮流脉动。# “慢里”(慢活)围绕大慈寺精心打造的慢生活里巷,为休闲生活、热爱美食的成都人量身定制。围绕大慈寺的建筑均以两层为主,这样有助于形成内低外高的整体格调,大面积以灰瓦为主色调的坡屋顶,和寺庙红墙形成对比。#“遗产廊道”激活7组历史建筑,赋予不同功能和经营业态,激活历史建筑新功能。


 七处历史建筑的改造新生3

成都太古里项目操盘手陈雷说“如果历史建筑只是放在那保护,却无法给予其生命力,就失去了城市更新的意义”。基于少拆多改,注重传承,采取留、改建相结合,以保护传承,优化改造为主,拆旧新建为辅的原则。在保留老宅院原有的结构和风貌下,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和新的生活方式。

# 大慈寺 #
左边时尚右边历史,与千年古刹为邻,新与旧的奇妙融合,也诠释着成都市井慢生活与都市现代快节奏的神奇化学反应。大慈寺决定了太古里的气质,也奠定了太古里的灵魂。
左边时尚右边历史
有网友曾这样评价过太古里:“你路过歌帝梵买个甜筒冰淇淋出来对直走两步就进了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寺。然后往右拐去茶馆里要两杯盖碗茶坐在露天里吹水晒太阳,再慢慢把冰淇淋干掉。一切都那么自然。
大慈寺茶馆
这里,最牛的不是国际奢侈品店,也不是网红打卡地,而是你从国际奢侈品店能直接逛到千年古寺。而这种潮流和历史的混搭,大多数成都人根本感觉不到时空错位,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这才是太古里最厉害的地方。”大慈寺的茶园是成都著名茶馆。也有很多人美好的记忆与过往在这里留存。这些历经千年的传统生活场景,依然能在太古里找到。

# 广东会馆 #

位于太古里商圈的广东会馆是典型的会馆建筑,为清末广东移民集资兴建,曾是成都市区广东籍人士同乡会馆,用于举行宴会、观看粤剧等日常聚会,承载着“湖广填四川”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宝贵记忆。
广东会馆
如今变身为时尚展馆,延续着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演绎着时尚的风采与魅力。成为各大品牌新品发布会会场及Fashion Show秀场。比如2016年6月星巴克咖啡文化节、2017年6月梦龙Pleasure Stor。延续了其“交流”的社会功能,成为一处配备齐全的多功能活动场地,以现代的形态诠释着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某品牌发布会现场

# 欣庐 #

欣庐建于民国时期,解放前其最后一位主人名叫蒲欣芦,故其得名“欣庐”,是四川经典的三合院,其下层用于商铺,上层用于居住。在改造中保留了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改造后的欣庐用于商铺,现经营国际知名手表,厚重的历史源于时间的沉淀,二者的结合堪称完美。

前店后宅的欣庐


# 笔帖式街15号院 #
笔贴士街15号原为清代官方翻译机构笔帖式署所在地,笔帖式街也是成都唯一一条以满语译音为街名的街道,该建筑系笔帖式街仅存的老建筑。章华里7号院8号院也是章华里巷老街上仅存的老建筑。如今改造后的笔帖式街老宅院旧址是博舍酒店的入口大堂。
博舍是第三家 The House Collective品牌酒店,灵感源自成都的传统文化和山川地貌。英文名称"The Temple House",以毗邻的大慈寺命名。
博舍酒店入口(笔贴士街15号)

博舍酒店入口(笔贴士街15号)


# 章华里7号院8号院 #



章华里老宅院,建于民国时期,原章华里7、8号院落。原为大慈寺东禅堂的桑园,修建住房后形成里弄,为称颂主人文章才华之意,取名“章华里”。章华里7号院为一李姓保长家族独院,章华里8号院为一个大户人家的独立四合院。宅院对于保留“里”这一成都街道符号具有重要价值。现已改造成一处高端茶馆。

# 高宅 #
太古里的高宅,绝对算的上一块烙着成都历史印记的宝地了。90年前,清康熙皇帝“帝师”高士奇第四代孙高德麟在此成宅,名为「高宅」。2014年基于想象重建,贯穿着近百年的历史,以UG·高宅重生,而在2019年,又引入上海爆火的“美食酒廊”概念,以全新的面貌和成都的吃货宝宝潮男潮女say hello。


这里是太古里最神秘的美食店铺,因为进入这里,你都搞不清,它到底是一个吃饭的地方还是卖东西的地方,因为这里面的服装,装饰,摆设,或者是餐具,只要是你喜欢的,都是可以被买走,并不是单单让你吃饭的地方,这个店里的美食,千万不能错过,更重要的是它的特殊性,四位数的餐具,五位数的沙发,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是为了吃饭而布置。


# 马家巷居士禅院 #

马家巷老宅院,建于清末民初,是为前来大慈寺朝拜的居士居任而建造的禅院。其结构独特,堂屋与耳房均为两层,是太古里保存较为完整的居士禅院。由MRDA建筑设计事务所着手设计改造成The Abbaye比利时餐厅。



彰显西方教会特点的比利时餐厅入驻历经百年风雨的东方禅院,中西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展开彼此间的对话。


结语4


“为历史所托,为未来而管”,在中国千年厚重的传统文化的面前,需要始终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历史建筑作为文化承载的主体,更要将其好好地传承过去,也是为未来子孙留下宝贵财富。
成都太古里做出的实践尝试,探索了一条传统建筑的现代新生和现代城市中传统建筑有机活化的路子。这两者的有机转化和融合,是构建城市文化气质和灵魂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规划建设者需要用心思考的关键。

参考内容:1.未来的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    作者:郝琳2.太古里 快慢呼应打造未来传统  《维普期刊专业版》  郝琳 - 《经营管理者》3.城市更新如何做?老街二次开发的楷模成都太古里    建筑界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周铭翔编辑/版丨Miya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905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