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上海蟠龙天地:文商旅融合综合体案例研究

2025-7-20 1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 评论: 0 |原作者: 希夷公子


上海蟠龙天地作为瑞安房地产“天地系”产品的新一代标杆,以“UrbanRetreat城市微度假”为核心理念,通过“风貌保护+区域更新”的创新开发模式,将衰落的千年古镇改造为集文化传承、生态休闲、商业消费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项目总占地752亩,商业体量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7亿元,2023年4月开业后首月客流量突破110万人次,成为长三角文商旅融合的典范。本研究从开发背景、合作模式、定位策略、空间设计、业态组合、运营管理及财务表现等维度,解析其“文化唤醒-自然融合-商业焕新”的成功逻辑,为同类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参考。一、项目背景与开发环境(一)区位与交通优势蟠龙天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地处虹桥商务区拓展区,距虹桥综合交通枢纽3.8公里,紧邻轨道交通17号线蟠龙路站,2站直达虹桥火车站,5分钟车程可达国家会展中心。周边G50沪渝高速、G15沈海高速等交通干线形成立体网络,30分钟覆盖上海市区,1小时辐射苏州、嘉兴等长三角城市,为客群导入奠定基础。(二)历史文化基底蟠龙古镇始于隋朝,因蟠龙港(吴淞江五大浦之一)而兴,清代曾是上海重要的粮食贸易集镇,留存香花桥(1340年建)、凤来桥(1805年建)等历史建筑及“蟠龙十景”文化遗产。2008年被纳入上海3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但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沦为“城中村”,私搭滥建、河道污染等问题突出,历史文脉面临断裂风险。
 (三)区域人口与产业支撑人口结构:3公里辐射圈居住人口34万,涵盖城中村安置居民、高端别墅业主及年轻租客,呈现“两极分化”特征;5公里范围内国际学校密集(占上海国际学校总数33%),外籍家庭构成特色客群。产业动能:依托虹桥商务区5亿年客流量、国家会展中心80%的国际展览占比,形成“会展+商务+文旅”的复合消费场景,商旅客群成为重要补充。二、开发模式与合作机制(一)政企协同的开发路径项目历时9年(2014-2023),从前期调研到落地运营体现“长线深耕”特征:政企接触阶段(2014-2017):瑞安提出“青浦前门院、上海会客厅”理念,与青浦区政府持续沟通5年,投入大量资源开展文化挖掘与规划设计。合资开发阶段(2017-2019):2017年成立由徐泾镇(10%)、西虹桥公司(10%)、瑞安集团(80%)持股的项目公司,通过“土地置换股权”模式,政府以土地入股减轻企业初期资金压力。建设运营阶段(2019-2023):2019年启动市政工程,2022年公园先行开放培育市场,2023年商业正式开业,形成“分步投入、滚动开发”节奏。
(二)文化挖掘与资源整合学术支撑:组织30余位专家学者开展3年文化调研,出版《蟠龙新志》《瑞安蟠龙天地》系统梳理历史文脉。设计协同:聘请SASAKI(规划)、BenjaminWood(建筑)等国际团队,联合《di设计新潮》作为文化合作伙伴,确保“历史肌理保留+现代功能植入”的平衡。(三)风险控制策略文保成本控制:仅保留8栋原始建筑,其余采用“拆留改”模式重建,避免文保建筑带来的消防、运维隐患。资金平衡机制:通过住宅销售(25万平方米)快速回笼资金,反哺商业开发,降低长期持有压力。
三、定位策略与客群细分(一)定位演进与能级提升项目定位从“区域休闲商业街”升级为“江南古镇更新美学标杆”,核心逻辑如下: 阶段定位方向目标客群核心业态租金预期(元/月)初期虹桥休闲配套周边居民、商旅客超市、餐饮180(不含物管)成熟期UrbanRetreat生活方式目的地全市文艺客、中产家庭文化艺术、户外体验200(不含物管)(二)客群分层与需求匹配本地居民:以家庭客为主,需求聚焦日常消费与亲子互动,对应引入奥乐齐超市、Minimars亲子中心等。市区闲客:25-40岁文艺青年与新中产,追求文化体验与社交场景,匹配余德耀美术馆、蓝瓶咖啡等。商旅客群:会展商务人士,偏好高端餐饮与精品住宿,布局COCO-MAT酒店、晶苑黑珍珠餐厅。国际客群:依托周边国际学校,提供马术、露营等国际化体验,如JOYPONY马术俱乐部。四、空间设计与场景营造(一)功能分区与动线规划项目采用“一核三带”布局,以十字街为商业核心,串联庵市、南市、北市三大主题区:庵市:文化户外区,整合夏山营地、MOREPRK滑板公园等,打造“自然教育+运动社交”场景。南市:社交欢聚区,以滨水广场为核心,聚集兰巴赫德式餐厅、Unclenoname等,结合市集活动强化氛围。北市:品质生活区,引入COCO-MAT酒店、奥乐齐超市、健身中心,服务周边居住需求。
 (二)文化与自然的融合设计历史肌理还原:保留3公里原生水系,修复香花桥、凤来桥等古桥,新增8座仿古石桥形成“十桥十面”景观;采用青瓦、白墙、石砖等江南建筑元素,还原“曲水萦居”的水乡风貌。生态景观创新:23万平方米绿地规划为六大主题公园,通过2.5公里“蟠龙道”(古镇瓦片铺设)串联,设置空中林间步道实现立体观景。文化符号植入:提炼“蟠龙十景”打造现代景观(如“百鸟归林”装置、“龙江古渡”水景),通过AR导览系统讲述历史故事。五、业态组合与品牌策略(一)业态配比与功能协同商业部分共引入83个品牌,形成“文化占比高、体验性突出”的结构: 业态类型品牌数量占比核心功能代表品牌餐饮5060%社交消费蓝瓶咖啡、兰巴赫零售1720%品质生活奥乐齐、COCO-MAT集合店文化艺术810%内容输出余德耀美术馆、乐天陶社生活服务810%日常配套Minimars、健身中心(二)标杆品牌的引领作用文化地标:余德耀美术馆(蟠龙馆)以当代艺术展览激活文化价值,开幕展“洄游”吸引大量文艺客群。生活方式品牌:COCO-MAT亚洲首店(酒店+集合店)主打天然材质产品,契合“自然融合”理念。首店集群:引入上海首店20家(如MOREPRK陆冲公园)、区域首店60家,首店占比达57%,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三)在地文化与商业的结合非遗活化:乐天陶社提供陶艺体验,“蟠小龙的店”开发古镇主题文创,实现文化IP的商业转化。在地美食:“年之糕”还原江南传统米糕制作工艺,“百年龙袍”在百年老宅中提供刀鱼馄饨等上海名点。
六、运营管理与推广策略(一)专业化运营体系招商策略:依托瑞安“天地系”资源,优先引入与项目调性匹配的品牌(如蓝瓶咖啡、余德耀美术馆等)通过“租金优惠+运营支持”吸引首店入驻。客群维护:针对国际家庭提供多语言服务,设置宠物友好设施(饮水站、乐园),完善母婴室等便民配套。智慧化管理:开发“线上蟠龙”小程序,集成AR导览、停车缴费、活动预约等功能,提升游览效率。(二)高频活动营造氛围主题市集:定期举办“农夫有花头市集”(有机农产品)、“宋风雅集”(古风体验),强化“在地文化+生活方式”的标签。节庆活动:结合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龙舟赛、赏月会,联动商户推出限定产品(如端午粽子工坊)。运动赛事:MOREPRK滑板赛、骑乐马术障碍赛等活动吸引年轻客群,形成“运动社交”场景。七、财务表现与投资回报(一)成本与收益结构投入成本:商业部分总投资约6亿元,单方建安成本1.1-1.2万元(高于行业平均25%),主要用于景观打造与文化修复。收益水平:租金:全场平均200元/月・㎡(含物业费55元、推广费10元),其中轻餐(12.4元/天・㎡)、零售(9.5元/天・㎡)为高贡献业态。资产增值:住宅销售超151亿元,反哺商业开发;商业部分YOC(资本化率)首年4%,预计十年达9%。(二)现金流平衡机制短期:通过住宅快速去化(去化率超90%)回笼资金,支撑商业建设。长期:商业租金稳定增长,CMBS发行(44亿元)优化现金流,降低财务风险。
八、成功因素与借鉴价值(一)核心竞争力解析模式创新:“政府+国企+民企”合资模式降低土地成本,“住宅反哺商业”实现资金平衡,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可复制的财务模型。文化赋能:从历史挖掘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文化运营,避免“商业化侵蚀文化”的常见问题。客群精准运营:通过“首店集群+活动IP”吸引年轻客群,以“国际学校+外籍家庭”培育特色市场,形成广谱覆盖。(二)行业启示文商旅融合:需以文化为灵魂(如“蟠龙十景”的现代转译)、以商业为支撑(首店与在地品牌结合)、以旅游为流量(微度假场景打造)。轻重资产平衡:通过股权合作、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降低持有压力,集中资源提升运营能力。长期主义思维:从规划到运营的九年周期中,坚持“慢工出细活”,预留20%商业空间用于持续优化。九、结论与展望蟠龙天地的成功在于其突破了传统古镇开发的“观光陷阱”,通过“文化唤醒-自然融合-商业焕新”的三维策略,将文商旅元素深度嵌入城市更新过程。项目不仅实现了110万人次的首月客流与超151亿元的住宅销售,更重塑了上海西部的文化商业格局。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化,项目需进一步强化“区域微度假中心”的定位:一方面深化文化内容(如非遗工坊扩容),另一方面优化交通接驳(加密虹桥枢纽班车),持续提升客群复游率。其“政企协同、文化优先、体验为王”的模式,为中国城市更新与文商旅融合提供了重要范本。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祥生中心6幢303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