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重庆十八梯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研究

2025-7-20 10: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 评论: 0

一、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庆十八梯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实践,为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本研究以重庆十八梯历史街区为对象,深入探讨其有机更新的理念、实践及成效,旨在为政府领导和规划设计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十八梯历史街区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重庆十八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是重庆“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曾是重庆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重庆的发展历程。十八梯得名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从上到下共有十八级石梯,是典型的重庆山城地貌特征。这里曾是码头工人、小商贩、手工艺人等普通市民的聚居地,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文化和生活方式,被誉为重庆“母城”文化的活化石。在抗战时期,十八梯作为陪都重庆的重要区域,见证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许多文化名人、政治家曾在此居住或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二)改造前的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十八梯地区的基础设施老化、居住条件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巴渝建筑年久失修,街巷狭窄拥挤,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也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改造后的规模与布局2017年,杭州新天地集团正式接手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的开发建设工作,项目采用“有机更新”的理念,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植入现代功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8亩(约5.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项目按照功能和开发时序划分为五个地块:A地块为传统文化体验区,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B地块为国潮文创体验区,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C地块为国际交流中心,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D地块为生活方式中心,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E地块为配套住宅区,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

三、十八梯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理念(一)有机更新理念的内涵与应用有机更新理念是由吴良镛院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避免大拆大建。十八梯项目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有机更新、文化传承、现代功能”的核心思想,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性修缮: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保留其原有风貌和结构。2.改造提升:对一般建筑进行改造提升,使其符合现代使用需求。3.拆除重建:对危险建筑进行拆除重建,同时保持与周边建筑风格的协调。4.功能植入:在建筑内部植入现代功能,如商业、文化、旅游等,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二)文化传承原则的体现1.空间格局保留:保留“七街六巷”的传统格局,形成了以十八梯老街为主轴,以厚慈街、四方街、天灯街等为支线的街巷网络。2.建筑风貌恢复:恢复传统巴渝建筑风貌,采用“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空间肌理。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在24米以内,以2-4层的低层建筑为主,共有各类建筑约200栋,其中保护性修缮建筑约30栋,新建仿古建筑约170栋。3.文化内涵挖掘:挖掘和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设置文化体验设施、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4.生活方式传承:传承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庆活动等,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延续。

(三)现代功能与传统空间的融合1.总体规划布局:项目总体规划采用了“一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一轴”是以十八梯老街为主轴的南北向发展轴线;“两带”是沿中兴路的城市界面带和沿解放西路的滨江景观带;“三区”是传统文化体验区、现代商业服务区和生活居住区。这种布局既保留了传统空间的特色,又满足了现代功能的需求。2.建筑设计特色: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巴渝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在建筑形态上,采用坡屋顶、青瓦白墙、木构架、院落式的组合布局;在建筑材料上,大量使用重庆本地石材、传统木材、青瓦和白灰粉刷等传统材料和工艺。3.景观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以“山城特色、文化内涵、生态环保”为主题,营造了富有重庆特色的景观环境。植物配置以黄桷树、桂花、茶花、竹子等本地植物为主,水景设计包括传统水池、音乐喷泉、雨水花园等,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注重生态环保。四、十八梯历史街区核心和特色业态(一)功能分区规划十八梯项目按照“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四大功能分区:

1.传统文化体验区(A地块):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历史文化展示、非遗传承体验,代表设施有重庆历史文化博物馆、非遗传承体验馆等。2.国潮文创体验区(B地块):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现代文创展示、艺术创作,代表设施有文创设计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坊等。3.国际交流中心(C地块):主要功能为国际文化交流、商务会议等。4.生活方式中心(D地块):主要功能为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二)业态构成分析根据项目运营数据统计,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共引入品牌141家,已开业138家,开业率达到98%。业态构成比例如下:1.传统文化体验业态:占30%(42家),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展示、非遗传承体验等。2.国潮文创体验业态:占25%(35家),主要包括现代文创展示、艺术创作等。3.餐饮美食业态:占20%(28家),主要包括本地特色餐饮、国际美食等。4.国际交流业态:占15%(21家),主要包括国际文化交流、商务服务等。5.生活方式业态:占10%(14家),主要包括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

(三)特色商业街区1.十八梯老街:长度约800米,宽度4-6米,是主要商业街区和文化展示空间,业态包括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文创零售等。2.厚慈街:特色为传统手工艺展示街,业态包括非遗工坊、传统手工艺品店等,亮点是现场制作展示、互动体验。3.四方街:特色为国际文化交流街,业态包括国际餐厅、外国文化中心等,亮点是多元文化展示、国际交流活动。(四)文化体验设施1.重庆历史文化博物馆:面积2000平方米,展示内容包括重庆历史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等,特色是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2.非遗传承体验馆:面积1500平方米,展示内容包括蜀绣、竹编、泥塑等非遗项目,特色是现场制作、亲手体验。3.川剧表演馆:面积800平方米,表演内容包括川剧变脸、传统戏曲等,特色是定期演出、游客参与。

五、十八梯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对其他历史街区改造的借鉴意义(一)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借鉴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十八梯项目采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创新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政府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市场通过土地出让、项目开发、商业运营等方式发挥主导作用;社会通过文化传承、社区营造、公众监督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2.多元化的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约95亿元,投资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按投资主体分析,杭州新天地集团投资20亿元(21.1%),马来西亚丰隆集团等投资75亿元(78.9%);按投资用途分析,土地成本5.8亿元(6.1%),建设成本65亿元(68.4%),配套设施15亿元(15.8%),其他费用9.2亿元(9.7%)。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有效分散了投资风险,提高了项目的资金保障能力。(二)有机更新理念的实践与推广1.避免大拆大建,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八梯项目坚持“有机更新”理念,避免了大拆大建带来的文化断层和社会问题。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处理,保留了原有街巷格局和空间尺度,同时植入现代功能,满足了现代使用需求。这种更新方式实现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其他历史街区的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2.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更新过程中,十八梯项目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了独特的文化IP。同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了文化展示方式和业态模式,提高了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业态组合与运营管理的经验1.多元化的业态组合模式:十八梯项目形成了“文化+商业+旅游”的有机结合的业态组合模式,以文化为魂、商业为体、旅游为翼,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种业态组合模式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项目的盈利能力,还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统一的运营管理体系:项目采用了“统一策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管理分散、品质不一、形象混乱等问题,提高了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建立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和统一的管理标准,确保了项目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四)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平衡的启示十八梯项目成功实现了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在保护历史文化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启示其他历史街区在改造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业态布局、控制商业规模、引入文化体验类业态等方式,实现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六、十八梯历史街区进一步改造提升的建议(一)客流量提升策略1.优化营销推广策略:加强与OTA平台的合作,提升线上曝光度;与知名旅游博主和网红达人合作,扩大项目影响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主题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开发团队游客市场;利用重庆网红城市优势,加强联动营销。2.升级产品体验: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VR历史体验、AR导览服务等;开发夜间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季节性主题活动,如春节庙会、中秋赏月等;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吸引学生群体;增加亲子互动项目,吸引家庭游客。(二)商业运营优化建议1.调整业态结构:适当增加体验性业态比重,减少纯零售业态;引入更多本土特色品牌,突出地方特色;增加夜间经济业态,如夜市、酒吧、茶楼等;开发定制化服务业态;引入新兴业态,如电竞体验、直播基地等。2.优化商户管理:建立更加科学的商户评估体系;加强商户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和文化素养;建立商户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优质服务;完善商户退出机制,及时淘汰不合格商户;加强商户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三)文化内涵深化建议1.深化文化研究: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文化专家顾问团队;开展口述历史项目,收集整理老重庆人的记忆;建立文化档案库,系统保存和管理文化资料;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文化交流和研究。2.创新文化展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全息投影、数字沙盘等,创新文化展示方式;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入感受历史文化;创作文化演艺节目,如情景剧、音乐剧等;开发文化教育课程,面向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建立文化传承基地,培养非遗传承人。(四)可持续发展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完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加强噪音控制和环境监测;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2.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促进社区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特别是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支持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承工作;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无障碍服务。七、结论重庆十八梯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实践,是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成功范例。通过“有机更新”理念的应用,实现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功能需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历史街区的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包括创新开发模式、坚持有机更新、优化业态组合、加强运营管理等方面。未来,十八梯项目应继续深化文化内涵,提升产品体验,优化商业运营,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履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和规划设计从业者应从十八梯项目中汲取经验,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祥生中心6幢303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