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前言
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8年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了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牌子,统一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源百度百科)
什么是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建立自然保护地目的是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服务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图源新华社)
自然保护地体系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并借鉴国际经验,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3类。
(一)国家公园
(1)什么是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三江源国家公园(图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2)国家公园建设理念
①生态保护第一:建设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国家公园坚持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②国家代表性:国家公园既具有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国民认同度高。国家公园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坚持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
③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鼓励公众参与,调动全民积极性,激发自然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国家公园的性质: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4)国家公园的功能: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中国十大国家公园(数据源于maigoo网,参考数据截止至2023年5月)
(二)自然保护区
(1)定义: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扎龙自然保护区(图源新浪)
(2)内部功能划分:

①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类型原生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或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区域严禁任何采伐和狩猎等,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以保持其物种多样性,使之尽量不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下去,成为该区域一个遗传的基因库,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但也只限于观察和监测,不能采用任何试验处理的方法,避免对自然状态产生任何破坏。在核心区内也可划出一定地段作对口教学和参观之用。
②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周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的地段。一方面可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用于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研究,但不应破坏其群落环境,也可在其中划出一些地段作薪炭、采药和观光游览的基地,以适应各方面的实际需要。
③试验区:缓冲区的周围划出相当面积的保护地段,可包括荒山荒地在内,最好也能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用作发展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经营部分能有短期收益的农、林、牧业生产,建立人们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系统,为当地或所在自然景观带的植被恢复和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起示范推广作用。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将这个区域称为“过渡区”,这样的名称概念并不明确,称之为实验区,它的任务就是更加清楚,一目了然。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内均可在划出若干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
(3)自然保护区等级划分自然保护区等级按照自然保护区资源价值高低以及行政审批部门等级来区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图为笔者自制)
(4)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①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国家级474个;
②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4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4%。全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都建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图源百度百科)
③全国自然保护区从业人员35万,其中专职管理人员总计4.5万人(含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多数已建成管护站点等基础设施;
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三)自然保护公园
(1)定义: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图源小红书)
(2)自然公园类别自然公园主要有7大类别,分别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草原公园。

(3)自然公园等级按照资源价值高低以及行政审批部门等级来区分,分为国家自然公园级和地方级自然公园。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级自然公园≠国家公园。

国家级自然公园是经国家(国务院及其部门)依法划定或者确认,对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实施长期保护、可持续利用并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的区域。自然公园为自然保护地中的最低级别,国家级自然公园为自然公园中的最高级别。


大熊猫国家公园

浙江嵊泗国家海洋公园
(4)自然公园建设现状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初通报,我国已有国家森林公园897处、国家湿地公园89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国家地质公园270处、国家级海洋公园67处、国家沙漠公园120处。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境内的勃隆克国家沙漠公园(图源新浪网)
结语
不管是国家公园还是其他自然保护地,都要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兼顾多功能的需求。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守得住青山绿水,富得了一方百姓,迎得来八方宾客,对得起子孙后代。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也意味着占总面积近1/5的国土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其规模和影响力绝不亚于当时二十世纪初美国的荒野保护和国家公园运动,必将在生态保护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董书娜编辑/版 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3372558589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