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继20世纪末世界各地掀起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之后,创意城市正成为当今全球世界发展的新热点。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随之需要变化的是如何打造杰出的地方和城市创新观念。莆田自古是闽中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人文璀璨,但随着全国各地城市文化旅游的飞速发展,莆田被湮没在众多城市的光辉之中。在创意城市发展浪潮的裹挟下,莆田城市发展将何去何从?莆田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有效产业转化?
莆田城市的未来发展在哪里?
创意城市日新月异的趋势下,莆田未来的发展需借力莆田精神,以文化创新的全新面貌定义自己。莆田,这座四周多山,一面靠海的城市,素有“文献名邦”之美称,作为福建第二小的地级市,面积仅4200平方公里,只有北京的1/4,但小小的莆田在中国及东南亚都拥有巨大的商业影响力。中国国内民营医疗行业的85%、木材市场近70%、金银珠宝行业的60%、油画出口的三分之一,都由莆商贡献。福建省内的建筑业,莆田也处于重要地位。
随着“第四消费时代”的来临,地方文化注定会兴起,莆田也做好了城市升级转型的准备。许多人将莆田看作工商业城市的典型代名词,认为应该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以工业旅游作为莆田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人认为莆田或许可以学习成都、长沙等城市的网红旅游经济,实现旅游城市转型。但实际上,这些发展途径都没有充分发挥莆田的内在优势,不能展现莆田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无法带领莆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莆田城市夜景(图源莆房网)
莆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传统保守的民风,但这并不阻碍莆田勇于突破自身局限,把影响力扩至全国乃至国际,爆发城市精神的惊人能量。莆田精神带领莆田从滨海小县城逐步走向“工业帝国”,并持续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而欧洲许多拥有强大精神力的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之路带给我们丰富的经验借鉴,如波兰的卡托维兹能源城市通过积极融入欧洲音乐市场,推动音乐产业发展,“华丽转身”成为“音乐文化创意城市”;德国魏玛利用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发展商业和旅游最终发展为“大学创意城市”等,从这些欧洲工业城市的蜕变来看,莆田未来将走向创意城市之路,成为福建沿海区域的时尚、文化和设计中心。

莆田城市音符:莆田博物馆(图源莆田博物馆官网)
作为一个城市,等级体量不大,却拥有强悍精神的城市,传承莆田精神,将莆田做产业的精神放在做文创上,从而实现莆田城市的转型是十分必要的。莆田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摆正心态,走对方向,把握节奏。拥有强劲城市内动力的莆田,不必一蹴而就地被定义为“旅游城市”。不要引入拉低城市品味档次的低端商业业态。而是需要将文化创意城市作为发展目标,为年轻的莆商后辈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文创孵化角度循序渐进地提升莆田的基底、空间和建筑层次。
迈出文化创意城市转型的第一步,是寻找城市文化载体作为媒介,以点带面,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兴化府历史街区正是最佳载体。
兴化府历史街区如何定义?
兴化府历史街区以其鲜明的文化标识,成为莆田文化创意城市转型的领头羊。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拥有连片的明清古建筑,大路街、县巷、后街、衙后路、庙前路和坊巷等保存完好的古街,是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莆田未来定位于文化创意城市的终局下,集千百年历史文化于大成的兴化府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承担着彰显莆田文底蕴、孵化莆田文创产业的重任。

兴化府历史街区航拍(图为笔者自摄)
如果将莆田定位于沿海地区的文化创意中心,那不妨将兴化府历史街区作为新莆田的文化标杆,定义为中国最美非遗街区。通过提供政策、搭建平台、完善现金流、配置专业化辅导,为兴化府构建完善的非遗文创体系,打造响亮的国家级品牌,实现从“县巷”走向“现象”的飞跃式提升。而兴化府历史街区具体怎么建设,建设后又如何运营,成为莆田文化城市转型的关键一步。
兴化府历史街区怎么发展?
兴化府历史街区的具体发展措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难题,在国内可以找到许多与其属性相似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进行学习借鉴。兴化府历史街区的建设对于莆田文化创意城市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它的打造需要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路径并精雕细琢、徐徐图之。
兴化府的改造发展有其特定的商业逻辑,一味将快速开展旅游业作为其发展的目标,以开网红店、售卖旅游商品的方式进行经营,将会使其又沦为国内无数濒临死亡的历史街区之一。因此,相较于旅游,首当其冲是把休闲放在优先位置,将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同时作为服务对象展开经营,根据不同客群进行区别化业态填充,形成既区别又统一的文化产品体系。
兴化府历史街区由大路街作为主体街道,县巷、后街、衙后路、庙前路和坊巷作为副街横向延伸,此类鱼骨状的街道构造与国内许多优秀历史街区改造案例有类似之处。北京南锣鼓巷与五道营胡同、杭州桥西历史街区与小河直街、南宋御街与大井巷等街巷的共生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启发。
从这些国内优秀历史街区可以看出,鱼骨状的主街大多以服务外地游客为主,内部业态也以单循环式进行快节奏、轻体验、浅体验进行服务经营。而鱼刺状的副街则区别于主街,以本地居民为服务对象,打磨深体验、慢生活的休闲式业态。通过双循环实现业态和体验的共同提升。除植入一些例如小酒吧、咖啡、餐饮、私房菜等符合“慢生活”体验的业态外,还开辟了一些“前店后坊”的小社群工作室以及非遗体验店,以小面积铺面作为售卖展示空间,后方开辟大面积空间进行产业化运作。此类副街由于定位于本地居民,因此业态均精挑细选且不急于求成,而正是这些精雕细琢的店铺才真正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层次。
为展现莆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莆田实现创意城市转型升级,兴化府历史街区需要对主街和副街进行功能划分,面向不同的客群展开改造提升。兴化府历史街区的主街可以继续保持以外地游客为核心服务人群的经营目标,进行网红化、快销式、浅体验的运营。而副街可以将非遗文创作为核心业态,构建非遗文创体系,打造非遗文化孵化平台,将莆田非遗文化产品组团发展,统一构建莆田非遗的文创品牌形成产品的聚集效应,集体推广拓展市场,促进莆田文创齐头并进,打造国家级文创品牌。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与售卖在各个历史街区已屡见不鲜,但真正能够发扬非遗文化、打造非遗产业链、提供非遗文创孵化平台的却少之又少,因为非遗文创的精髓在于将其品牌化和产品化,而搭建产业链式非遗产品平台需要深刻理解其内在的运营逻辑。
非遗文创产品如何孵化?
非遗文创产品不是简单的开店,而是做文化产品的精细化运营,因此非遗文创怎么做,需要转换心态和思路方法,从“平台搭建、构建产业链、具象化产业孵化中心”三方面着手,其中构建产业链是非遗文创产品孵化的重头戏。
首先,对于文创产品孵化而言,孵化的母体需要提供养分才能茁壮成长,而这些养分是政策、是平台、是专业化辅导、是投融资宣传推广,更是组团共同发展。只有提供这些养分,用诚意帮助文创工作室做提升、谋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文创社群进行规模化聚集,完善非遗文创平台的构建。
其次产业链才是竞争核心。许多开发商在进行非遗文创业态构建的时候总是会形成误区,认为非遗文创就需要非遗大师驻店,这样才能打响品牌,吸引客群。但实则这样的做法并不现实,往往也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更无法形成产业链。那如何正确构建非遗文创业态呢?在这里可以学习朱炳仁铜的案例,在国内各大历史街区都可见其身影,而它也以精品化、品牌化、高质量的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优质的产品和口碑让各个历史街区的非遗店铺不需大师坐镇,也能经营的风生水起。实践证明了让非遗传承人做非标类产品的路子不可行,而依托非遗文创孵化平台帮助非遗传承人把产品做标准化,从而以产业链的形式打响品牌才是王道。
产业链的具体构建需要从品牌化、IP化、艺术化、和文创化四方面入手。品牌化要将零散的莆田非遗文化产品进行整合并组团发展,统一纳入“莆田文创产品”品牌范畴,通过集聚效应打响“莆田文创”名号。IP化则是需要运用IP思维重新定义品牌,完成品牌重塑。通过将“莆田文创”品牌拟人化,塑造品牌故事、品牌形象,辅助营销方式进行系统化、趣味化,最终实现品牌的“去商业化式”传播。艺术化需要针对每个非遗店铺进行精巧化、细致化设计,通过对商业店铺布局、动线、灯光、装饰、货架排布、货物摆放等细节的把控,让店铺既“好看”又“舒适”;具体可学习北京五道营胡同店铺的设计方法,让每个店铺拥有鲜明特色,独立成为吸引核。文创化则是需要将非遗作品转化为非遗产品,重点做好店铺陈列展示、文化展示、diy展示,精确到做好logo、包装,形成商业标签,培养销售人员讲好非遗文化,研发好简易精巧的体验项目等。做好以上四方面,才真正能以产业链为形式构成核心竞争力。
最后,非遗文创孵化基地需要以文创孵化中心作为具象化的体现。副街内要开辟一个面积较大的非遗文创孵化中心,以文创孵化为主体,兼具文化社区功能,兼容招商办公室、非遗品牌展示空间、改造政策展示处、会议室、大师作品博物馆等多个窗口,形成系统化综合服务中心,更全面地展现非遗文创平台内容。
结语
莆田创意城市的转型之路还很漫长,而作为点睛之笔的兴化府历史街区肩负重任。道阻且长,行则致远,非遗文创平台搭建正是迈向文化城市转型的关键一步,用热忱的诚意吸引非遗文化社群入驻、用稳健的心态逐步提升业态的品质,莆田文创城市的美好诗篇在等我们去谱写。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张晓峰 张馨月编辑/版 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3372558589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