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人如何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联系?

2023-3-2 13: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5| 评论: 0


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城市的核心要素是人,城以人为本,人以城为家,只有如此,城市和人才能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前言
城市公共空间是构造起一个城市有机统一整体性和整合性的基本空间要素。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城市空间就承担着整合、沟通整个城市和汇聚活力的功能。通俗来说,城市空间是用于共同使用和共同分享,以满足地方社会居民日常活动、休闲娱乐、公共服务和文化体验需求的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是通过对该空间的景观改造设计,创造适宜的空间尺度和满足人的使用功能,营造舒适且安全的环境,使之能自然地融入整个城市中。在改造的同时,应当注重历史底蕴和文化赋能,不能过于大拆大建,而应该像做“微创手术”一样去改造,微更新方能“有里有面”“有形有神”, 留下更多的城市记忆。

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联系
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们的活动提供空间以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最大价值。因此,在创造城市空间时,要贯彻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使得人们的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
休憩性:公共空间中摆放有可供休息的座椅和临时装置,有利于增加使用者数量和停留时间。此外,遮阳、日照和通风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使人们能在空间中舒适地享受生活,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效果比游客访问多的空间更佳。



城市公共空间休憩处

友好性:好的公共空间能为人们在场所间行走和休憩时提供方便、安全和选择,要以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空间的群体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同时也适当考虑其他群体的需要,使各个群体都有自己合适的活动场所。儿童友好,老年人友好,残疾人友好。对弱势群体或少数群体友好的公共空间,一定对普通民众也是友好的。



友好城市公共空间

动态性:人们在使用广场中心场地之前,会习惯性的先占据广场的边缘地带,俗称“边界效应”,因为边缘是使用者容易接触和停留的地方,安全感十足且不易被被打扰,动态把握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那么做好空间边缘部分的设计,能使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增强。

城市空间边缘地带

围合性:比起完全开敞的空间,人们喜欢具有安全且安静的半围合空间,提供安全感的同时又毗邻开阔区域。如果空间规模过大,可以进行改造,使用地面高差、色彩、设施和植物等来进行划分空间,这样的空间的利用率会更高,也能让人停留更多的时间,更是人们在城市里找到的一块净土。

城市中的围合空间

那你心中理想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什么样的?下文笔者将针对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启发。

上海西岸滨水公共空间
在徐汇的滨江空间,这些“小空间”有些分布在滨江一侧,或是坐落在高楼的夹缝之中和城市社区的边缘,所处位置需要它们兼具包容性和功能策划的多样性,并很有可能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精神性和社会性较强的场所。滨江沿岸具有活力的“小空间”还不多,但西岸是把“小空间”用得最好的区域之一,创造了丰富的多元化公共空间。


西岸的公共空间的景观节点等经过一翻改造,开园后单日游客量最高纪录达4万人次,立马从一个小空间变成了市民们最喜爱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上海的公共活力聚集地和城市阳台。

西岸公共空间

对于如何创造空间的价值和划分服务空间类型,设计师分别从人性化、辨识度、共享性和活力值四个维度去进行考虑。


以活力草坪原型打造复合型空间,一个共享的活力场所。人们可以在草坪上聚会享受阳光,嫩绿的草坪洒满阳光,是静静享受惬意时光的好去处。


以咖啡社交场所定位为业态空间,不论是居民、还是行人,都乐于投身咖啡馆生活氛围,去感受悠闲惬意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以地形围合形成户外场所,提供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及方向的运动空间,小小孩可以自由地攀爬,不受拘束的地奔跑,起伏的地形,又可奔跑、又是座椅、还是小轮车与轮滑竞技场。


虽为“小”的空间,但可借适宜交互的空间尺度,小空间反而成为“中心”空间——大量到访人群与之产生频繁的日常微小交互,一个人联系的数量越多,其中心性越强。所以可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些尺度巨大、位置重要的建筑周边无人驻足,而一些看上去是物理空间边界的空间,反而中心性很强,很有活力。景观不止呈现美好的空间,更是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和谐关系的容器。


曹杨百禧公园
曹杨百禧公园在不同的时期,它曾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前身为上海西南部建成的一条货运铁路支线,而后改为建设起曹杨铁路综合市场和铁路农贸市场。



百禧公园前身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脏乱差和违法搭建等问题开始困扰周边居民和城市发展,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最终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全新的、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绿地。

百禧公园现今

曹杨百禧公园以“3K”通廊为概念串联社区历史与活力,全长880米的景观长廊划分为南北两翼,聚合多个空间组合以满足聚集、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公共服务。


长廊从核心向南北延展,通过立体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增加活动空间和体验感,形成互不干扰又交错对话的多维立体空间。


“3k”展廊的概念,源自百禧公园整个长度将近1公里,上下有3层,‘K’取自1公里1KM。

K1是一个半地下的艺术展廊,它承载着艺术展陈的功能,各类艺术活动都可以在此举办。




1000平方米半地下空间设置了很多天井,设计师见缝插针地去种一些树,一些草,一些花,让这个整个空间除了钢铁,也有绿意,以便市民们在半地下空间,也能感受到光线、自然通风跟绿植带来的愉悦感。


K2是最开放的休闲活动廊,布置了大量绿化和公共艺术装置。




而最高一层的K3云上廊,能够让人更好地展望社区建设,包括整个曹杨新村。




火车的汽笛声、商贩的叫卖声已逐渐远去,如今的百禧公园是一个可以供市民运动、休闲、举办文化活动的场地。从“城市伤疤”到“空中花园”,附近居民们再一次见证了一条退役铁轨的重生,历史的纹理通过城市更新变成富有活力的一笔。在这里,市民不仅能“偶遇”历史,还能“捕捉”艺术,开启“对话”,让日常生活变得更有滋味,更有活力。

结语
一个公共空间的组成是复杂而有机的,通过设计只是创造和挖掘出优秀公共空间的一小部分特质,但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好,好的空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自我更新发展。城市的公共空间,代表着人与人的相遇,如果借用情动理论,这样身体性的相遇才能达成观念的获得。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千个人的哈姆雷特,在城市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对同一个城市有着不同的期许,但毫无疑问,打动人心的是人与城市之间的共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黄欢编辑/版 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905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