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柴米多如何通过农旅融合打造生产生活品牌?

2023-2-28 10: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66| 评论: 0


通过生产与探索食材,示范与激发可持续生活。既扎根土地,也面向山海星空;既卖菜,也卖诗。

前言
柴米多作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以有机食材生产销售为基础,探索创造可持续生活。注重挖掘有故事的在地食材,围绕社区、有机的理念,开设农场、民宿、生活学院、自然教育中心、餐厅、供销社……不断开拓其商业版图。


柴米多品牌简介
柴米多诞生于2013年,由创始人洪嘉明在云南大理创办。品牌成立之前,他在大理双廊开设了一家精品客栈,从2013年开始关注健康食材,开始种地,于是建立了柴米多农场,还开出柴米多餐厅的前身—翠田餐厅。

大理柴米多农场

作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柴米多是一个以有机食材的生产和销售为基础,探索、创造、激发的可持续生活品牌。
它不仅扎根土地、实践环境友善种植方式,还致力于挖掘有故事的在地食材,围绕着“社区”和“有机”的理念,开设线上供销社、线下农夫市集,主张“从田野到餐桌”的柴米多农场餐厅,建立特色民宿.....

柴米多农场餐厅

2018年后,柴米多开始在全国寻找更多具有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建立农场,包括云南、长三角区域和京津冀农耕游牧交界区。除了食材生产和农业创新,还尝试建立自然教育中心、生活学院,实践在地博物科普、在地社群共创。
柴米多在云南大理、上海、杭州开设了多处城市体验店,通过面向新一代家庭客群,进行关于味觉、身体、认知等方面的交流。

柴米多杭州天目里体验店

品牌建设
(一)社群建立
(1)柴米多市集柴米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倡自然友善和社区友善,于是长期为社区友邻举办“实现生产生活交流”的柴米多市集。
主要有两个主题,围绕“柴米多供销社”举办的美食市集、在“柴米多农场”举办的生活市集,活动内容包括美食美酒、音乐舞蹈、手工制物、户外运动、二手交换等。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它视作为大理生活的缩影。

柴米多市集

(2)柴米多会客厅以食材为起点,探索食物教育体系,与城市新消费者充分沟通。通过构建人与土地、地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将社区店经营成邻里“会客厅”,不定期举办自制柴火披萨、手制酒酿、煮热红酒workshop等主题活动。



会客厅不定期活动

(3)柴米多供销社柴米多供销社类似于小卖部,汇聚了多款地道的云南食材,以及精心挑选的云南好物,其中还包括柴米多自有农场系列,从油盐酱醋到火腿乌鸡,从大米松茸到锅碗器具等。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天然有机食材,柴米多开通了线上商城、城市体验店两个销售渠道,力求将自然有机的理念传递给普罗大众。

柴米多食材

(二)从生产到生活
(1)柴米多农场柴米多农场是比柴米多餐厅更早的存在,自创办以来,致力于构建“从农场到餐桌”的在地日常,积极推动“社区支持农业”。以农场作物包为基础,推进可持续生活方式、社群友好的多元化探索。体验内容有乡村艺术景观、生物互动科普、农耕美食体验、田园营地篝火、趣味农场寻宝、蚕桑学堂民宿等。

柴米多农场

农场其他尝试:①为柴米多大理古城餐厅直供当日蔬菜;②与无印良品昆明旗舰店合作,成为无印在国内首家蔬果供应商;③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菜场新设体验店与菜摊;④在苏州震泽·柴米多农场开设水八仙植物展览。

苏州震泽·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

(2)城市体验店大理店:城市店是柴米多对外发声的主要窗口。柴米多的第一家餐厅,位于大理古城中心的一所庭院,是一个旧改项目,通过改造一组废弃的办公设施,成为一个集合农场餐厅、农产品超市、手工艺展厅、举办市集及其它社区活动的场所。庭院由茶室、手作店、西餐厨房、柴米多供销社等多家小店共同构成,不定期举办市集活动,成为一个“社区公共空间”。


杭州天目里店:2020年10月,柴米多从大理来到杭州,进驻天目里8号楼。这家店的设计理念呼应了柴米多的品牌精神,“将火、种子和生产带进城市”。在天目里这个极具当代感的文化地标中,打造一个展示云南生活方式的窗口。


主创建筑师钱诗韵将此店设计概念定义为草船借箭:“我们不过造个草船,箭都是云南借来的”。体验店是传递云南风土文化的一个载体,因此设计语言上只构建最基础的部分,从而获得承载更多内容的可能。让云南的食材、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能在里面进行自我展示。这个空间就像是一艘草船,而里面的内容即为从云南借来的箭。


天目里店不只是提供农场食材供销和餐饮体验,更被视为云南生活方式的一种复合形态的展示与延伸,让消费者在精致的城市空间里,适度体会到云南的生活方式。而店中构筑的一个以传统方式砌筑的披萨炉,打造农家感的灶间,突显云南围着火炉衍生的生活方式。

天目里店披萨炉

天目里店的意义在于: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柴米多为城市居民创造了一间轻松而生机盎然的体验空间。

(三)柴米多供销社·小城计划
柴米多供销社·小城计划以 “看得见土地和生产者”的视角深入中国风土。探索以具备内生魅力和市场化活力的农业产业、维护县城多样性、鼓励城市消费者回看丰富的本土消费。通过共创、协作、支持,组合规模稳定、种类多元的风土食材日常化体系和持续更新的食物教育体系。

柴米多小城供销社布局

扎入中国鲜明风土,小且灵活的小城供销社,对泛农业中小生产者的发掘与孵化,整合中小生产者而形成的风土食材日常化体系和食物教育体系——这些都构成柴米多供销社·小城计划的基本网络。然而,作为一个商业设计,整个供销系统转动起来的着力点,是鼓励城市消费者共同建立新的消费态度。


①扎根地方风土的友善商业模式:关注农产品主产区,沿着中国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云贵川地区,有选择性地回到县城,建立小城供销社系统。
②看见土地和生产者的良性生产模式:寻找孵化中小生产者,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挖掘地方文化多样性,发挥在地资源独特性,为社区邻里服务。

结语
从农场,到城市生活,柴米多一步步开拓自己的商业版图。立足在地食材风物,注重社群连接互动,通过一系列多维度的产品,持续不断地输出品牌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调性,成为外来者和当地人双向认同的生活方式品牌。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马嘉蔚编辑/版 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905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