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迭代,未来已来。当“未来”与“社区”相结合时,一幅鲜活缤纷的美好画卷已徐徐展开。
前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建设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浙江在推出“千万工程”、特色小镇、“最多跑一次”等金名片之后,又首次提出“未来社区”这一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那么,让幸福触手可及的未来社区究竟为何物?

何为未来社区?
“未来社区”的建立在国内仍处于新生事件,其具体内涵国内外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2018年,浙江省率先提出了未来的社会概念,并于《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未来社区概念界定为未来社区是以实现民众美好生活愿望为根本目的,以社会全生命链服务为需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社会价值发展导向,以未来在社会、文化、卫生、创新、建筑、交通、低碳、公共服务和管理等九大领域蓬勃发展为主要导向的新兴都市功能单元。通俗意义上讲,未来社区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

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
在国际社会上,“未来社区”已变成全球热点话题,对于“未来社区”的探讨与建构也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显现,并有多个国家已经付诸了实践,如新加坡的COMPLEX模型、欧美的BLOCK模型、日本共享住宅,都可以看出未来社区的影子。
国外未来社区模式
(1)新加坡的COMPLEX模型
该模式源于新加坡政府1965年推行的“组屋”计划,可能是“未来社区”最早的雏形。采用“邻里中心”规划、TOD模式、建立“艺术与历史角落”,坚持以本区居民日常生活为中心的理念,全部设施满足人们在住所附近寻求生活、文化交流的需要,构成了一套强大的家庭住宅延伸体系,政府也一直坚持组屋翻新和邻区更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归属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加坡组屋形式
该模型的成功实践被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我国也于1997年11月在苏州工业园区引入COMPLEX模型,并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公益社群空间需求大、投资规模大等国情推出中国式“邻里中心”发展模式,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完善和优化商用产业组合,努力实现“消费者、经营者、股东”三满意,得到中新两国政府的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

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设计对比图
(2)欧美的BLOCK模型
BLOCK街区设计理念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楼盘开发理念,即将街区与国际化、居住、休闲、娱乐、商务等组合在一起,规划创造的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国际BLOCK街区体现的是新型居住模式,它本身向城市空间开放,具备一定的规模,能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又有亲切和谐的邻里关系,是未来社区建筑场景建设的重要模式。

欧美模块化建造未来社区
(3)日本共享住宅日本将“编织之城”作为一个生活实验室,用于测试并推进移动、智能、互联以及氢动力基础设施和行业协作,希望通过基于历史和自然的技术驱动未来,让人们和社区凝聚在一起。未来社区项目是以人工智能和分级交通为主导的“未来原型城市”,在房屋的建筑材料、道路规划、能源提供方式等方面上将把太阳能、地热能和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投入利用,从而努力构建一个碳中和、智能化的社会。

日本共享住宅案例信息
从国外三个未来社区模型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未来社区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与探索中以“螺旋式”结构有序上升。目前,我国浙江基于国际未来社区的实践与创新有了更加符合国情的尝试,并一度推广到了乡村地区。
国内乡村版未来社区——龙游溪口黄泥山片区
始建于1959年的黄泥山小区,是一个拥有60余年历史的黄铁矿职工生活区,此处扎根的500多户1000余人陆陆续续建了31栋风格迥异的房子。红墙绿瓦,壮硕的水杉、松树环绕其中,有种在看一部老电影的错觉。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属于黄泥山的工业文明按下了暂停键,为了留住一份怀念缓慢悠长岁月的淡淡乡愁,再现一场承载时代记忆的梦中情景,一个植根于往昔亲近邻里关系的未来社区悄然而生。

项目鸟瞰图
功能打造上,由城市版的“三化九场景”拓展衍变,确定了乡村版“三化九场景”:人本化、生态化、融合化;健康、教育、交通、乡貌、乡愁、乡里、共享、创业、田园九大场景。通过九大场景的有机交融,有机共生打造独属于溪口镇的鲜活乡村版未来社区,为居民、游客、管理者、企业提供集成式、定制化服务。

溪口乡村版“三化九场景”
场景设计上,以溪口黄铁矿家属生活区地方特质为根基,尽量保留场地内建筑历史风貌,植入现代设计语言,要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让历史与未来产生对话。

改造前后对比
作为曾经的巨化黄铁矿家属生活区,溪口“乡村未来社区”留有医院、舞厅、职工子弟学校、大礼堂等不超过3层的工矿风貌建筑。改建后的建筑群及其广场空间不仅更具开放性,也成为整个社区最有辨识度、最有时代记忆的场所。原先单调、不连续的建筑立面,通过一组轻质屋顶,不仅功能整合,空间也有效连接。

坡屋顶构架串联散落的建筑单体,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与整体感
(1)乡味:共享食堂龙游发糕、溪口咸肉笋、沐尘水库鱼、三衢石林鸡……一道道浙西风土美食在社区共享食堂重现。设计将原职工食堂改造为共享食堂。在满足公共和接待用餐的同时,为黄泥山小区80岁以上老人提供配送餐服务。

共享食堂
原建筑朝向主界面为山墙面,设计以原有建筑形式作为母题不断重复,形成一个整体有机的屋顶,加之白色方钢+白色冲孔板,活跃了主入口界面,就好比原来尘封的工矿史被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

食堂外观

老人在共享食堂里享用美食
(2)乡情:乡村礼堂与共享食堂毗邻的乡村礼堂由原电影院改造,采用相同的屋顶形式复刻,增加半室外空间,成为“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邻里场景。礼堂现面向社会开放,已成为社区和当地乃至整个龙游县域内各种大型论坛活动的举办地,同时提供线上会务预定服务,发挥礼堂的全时性利用。特别设置的一台老式电影放映机,更让社区老居民们集体追忆到那个奋斗的年代。

文化礼堂
(3)乡邻:邻里盒子三座白色的小盒子有机生长在绿色的林荫下,外观清新亮丽,这便是社区的邻里盒子,是打造“优质生活零距离”的未来服务场景。邻里盒子的内部设计融合了当下最流行的休闲元素:生鲜茶水吧、天猫精灵、共享卡拉OK,智慧寄存柜,无人售卖柜,无人医药柜等智慧便民设施,为社区居民、创客、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邻里盒子夜景
(4)乡业:众创公社通过更换门窗、修复外立面等方法将原老职工招待所改造为众创公社,是顺应未来生活和就业融合新趋势,构建的一处“大众创新”未来创业场景。公社以共享办公模式运营,为乡贤、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支持。室内布局根据功能需求分割成公区和独立办公区,公区配置咖啡吧、乒乓球室、瑜伽室等内容,并配有数字智能化设备、统一管理门禁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线上预定会议或办公需求。

众创公社外观
(5)乡教:共享图书馆结合众创公社植入一处可以读书、学习、社交的学习空间,服务社区全人群教育学习需求,构建“终身学习”的未来教育场景:通过组织策划活动向社会和个人募集手中闲置的书籍,让参与进来的人可以享受到社区的信用积分;通过捐书活动形成一个社交圈层,并激励社群自发举办各种线下活动,形成一个社交品牌,向外输出传播,同时也增强和带动社区学习氛围。

图书馆外观

图书馆内里
图书馆采用积分奖励机制,当地居民可以通过捐赠自己家中的书籍换取相应的积分,积分又可换购生活用品、免费泊车、家政服务、儿童托管等服务。
(6)乡健:智慧运动场原篮球场及绿地改造为社区智慧运动场,是倡导“健康风尚”的未来健康场景:将原有老旧的场地和空间重新打造,通过明亮的色彩营造社区年轻、健康的氛围,同时植入智慧运动短视频功能,自动捕捉每个人运动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并可通过手机端制成短视频发布传播,将智慧运动场打造成一处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更使这里成为除了球场功能之外,天生C位的社交场所,真正体现体育“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魅力。

运动场鸟瞰

运动氛围下的智慧运动场
(7)乡谈:创客花园设计以轻介入手法改造原有水池,保存现状树林形成的半围合空间,移除水池中杂乱的假山,改造为钢格栅打底的旱喷,花瓣形的水池壁与外部种植池改造为花瓣型趣味座椅,成为一处轻松舒适、体验低碳邻里互动的空间。改造后,假山水池变成了旱喷泉,封闭的空间被打开后,村民们可坐可躺可唠嗑。创客花园成为附近居民最爱的去处,尤其是炎炎夏日夜晚,一群小孩子在喷泉间蹦蹦跳跳,品味世间最纯真的快乐。

隐秘的花园角落
溪口乡村未来社区可借鉴经验
(1)因地制宜的未来社区建设是首选之道溪口以浙江省相关政策为指导,立足自身资源,在九场景中创设“乡愁、乡里、共享、创业”四大溪口特色场景。并以“5分钟共享核心圈”、“15分钟农民聚集转化圈”和“30分钟幸福生活圈”统筹一镇三村,让未来社区真正实现全镇共享。
(2)数字化应用是未来社区建设的不二法门在移动支付、5G网络、网络平台等数字化产物的普及下,溪口乡村未来社区依据自身的需求,创设“龙游通”数字平台以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有效促进了未来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3)全民共享是未来社区成功的必由之路溪口未来社区以“共享+治理”为核心,创新营造开放共享大生态,积极改造大食堂为游客用餐、居家养老配餐、镇干部工作餐等三合一的“公社食堂”,通过打造开放式办公环境及服务设施,创新探索“政府+企业+居民+旅客”共享办公、共享生活模式。
结语
邻里关系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稳定都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未来社区邻里场景的建设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尝试,也是集成各种资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大胆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未来社区”。
参考资料:[1]严旸.从废墟到未来——龙游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多功能体育馆+陶瓷专家工作站改造[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7):21-25+20.[2]欧阳爽.未来社区邻里场景建设与邻里关系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2.DOI:10.27464/d.cnki.gzsfu.2022.000486.[3]江盈盈,叶佳欣,孙文煜.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省龙游县溪口乡村未来社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3):231-234.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刘佳佳编辑/版 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