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汉服热的兴起,许多景区推出与汉服相关的活动,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旅游景区也成为汉服的主要穿着场景之一。景区与汉服的联动,是文旅融合的一种具体呈现。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可以说是游客与旅游场景之间的情感介质,不仅能增强旅游的仪式感,更能带来更具深度和高度的情感体验。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经济“出圈”,逐渐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以成都、西安、山东、杭州为代表的省市也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汉服消费场景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景区景点、特色街区、主题体验馆、特色活动等都成为汉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和应用场景。

古北水镇红叶祭
一场东方的“文艺复兴”“著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一直被视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一,已走过悠长的岁月和历史。汉族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集深厚历史背景与丰富审美文化于一体的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汉服体系。经过时间的沉淀与朝代的交替,汉服形成了“交领右衽”“绳带系结”“宽衣博袖”三个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 信”的思想内涵,将汉民族的秩序和文化传承后世。
2001年,一场由群众自发性组织的文化活动悄然兴起,近20年的发展历程,让“汉服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文化传播现象。“汉服”这个让人们既新奇又熟悉的名词,开始广泛的进入大众视野,并影响到各行各业,汉服人群已成风气,人们在接受“汉服热”的心态上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简单的个体性自制汉服,到如今群体性完整的产业链,“汉服热”传播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7 年以来,汉服爱好者的数量增速平稳,并保持上升趋势,这对汉服产业的扩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19 年,汉服爱好者的数量已经达到 356.1 万人,同比增长 74.40%,其消费规模已超10亿元,可以看出,汉服爱好者的消费粘性大,消费实力也愈发增强。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汉服的第一使用场景。60%以上的汉服消费者购买场景驱动主要为日常游玩、旅途场景,其次为民俗活动穿着和拍摄古风造型写真场景,分别占消费者人群比重为27%和26%。
“借东风”:融合新消费场景
随着汉服爱好者基数的不断扩大,市场消费潜力的不断增长,第一财经发布的《线上汉服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汉服搜索热度逐渐升高,文创周边、节庆活动、旅游度假等成为了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1)汉服+自媒体营销
近些年,拔地而起的短视频平台被看作是内容产业新的财富密码,汉服的身影在视频中层出不穷,在抖音平台,以汉服为标签的短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680亿次。视频的种类也日新月异,令人惊叹不止。前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身穿华丽汉服,在古风音乐中翩翩起舞,引得大批游客前去打卡;后有瀑布拍古风,一袭汉服,行走于山水之间, 仿佛置身于古代,为各大景区引流无数。

各地景区巧用汉服增加文化附加值,让汉服从一种文化符号加速融入日常生活,使汉服跨越时空,接触更广泛的群体,通过短视频平台的迅速传播,一夜间爆火。同时,国内众多景区推出穿汉服免费入园的优惠活动,消费者和景区因汉服产生了更多连接,给景区打造更多产品和营销提供了机会。
(2)汉服+文化节
2013年,第一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也于同年11月在浙江嘉兴西塘古镇开幕。如今,西塘汉服文化周已经连续举办九届,成为汉服爱好者们的年度盛会。2020年第八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吸引了4万多名同袍参与,景区游客达18.7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过亿元。

西塘汉服文化周
持续一周汉服文化节的活动内容精彩多样:朝代嘉年华,周、汉、晋、唐、宋、明等朝代方阵徐徐而来,英雄人物、倾国美人,如历史长卷般缓缓展开;礼乐展演;汉服有礼秀,打造具有西塘风情的汉服艺术视觉盛宴;赛事连连小童星汉服年度盛;中国风市集包括汉服、文创、手工、非遗、周边等,保留匠心,回到初心;戎装武备展,邀请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甲师共同参与,展出优秀作品。更有炫酷的古代甲胄的走秀。
西塘的成功在于建立了先发优势。作为汉服爱好者的第一个大型线下见面盛会,西塘汉服文化周的举办给了许多同袍前所未有的集体归属感,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在地活动对汉服文化宣传的推动作用。西塘的成功也得益于名人效应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方文山和周杰伦的知名度为西塘的知名度贡献良多,西塘也是最早推出文化周期间穿汉服免门票政策的景区。
(3)汉服+沉浸式体验馆
汉服体验馆一般是指主营汉服摄影或以汉服摄影为主,兼营汉服售卖、租赁、配饰、礼仪、文化等内容的店铺。
部分消费者囿于价格等诸多原因不愿意购买汉服,但又想亲身体验、拍照打卡,而影楼的古风写真一套动辄上千元,但汉服体验馆的价格却亲民许多,普通体验馆的价位一般在300元以内,消费者就能体验全套妆发和拍照的服务,沉浸式体验馆的出现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汉服体验馆
此外,“古风场景+汉服体验+沉浸式剧本杀”,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新玩法之一。换上古装,拿到剧本,烧脑推凶,在风景名胜、古风小镇中体验另一种人生。
近年来,北京、成都、武汉、洛阳等地相继推出与景区、小镇实际场景结合的沉浸式剧本杀项目。各种“旅游+剧本杀”项目遍地开花,如四川街子古镇的“青天鉴”、青城山的“夏”和“杏”、湖北知音号游轮的“迷之暗礁”、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通天浮屠之八方朝贺”等。多地都相继推出了与景区实际场景相结合的沉浸式剧本杀项目,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

汉服剧本杀

江西上饶望仙谷实景剧本杀
(4)汉服+文创
基于文化追求和文化认同,“汉服”“古风”“国潮”文化消费的兴起,正是针对目标群体的文化需求而诞生的文创产品。文博、文旅、非遗衍生品,创意家居、饰品、玩具、轻食等生活好物,乃至私人定制等等汉服的“文化”跟着备受游客喜爱的文旅产品走了出去。
另一方面,数字文创可以将汉服的历史、美学元素等文化特点转变成产业资源,与数字技术一起,让汉服成为数字影视、数字动漫、电子竞技等数字文创的核心创作内容。
结语
我国以汉服等传统文化作为核心吸引点的景区与目的地不在少数,需要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塑造与提炼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象,并将它转变为独一无二的文化内容标签,再通过合适的、趣味的讲述方式与传播形式扩散至消费者,最终形成精神共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陈滢编辑/版 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