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是国内众多旅游目的地的标配,经过多年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有的旅游演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营收增长乏力。疫情后归来的“沉浸式”旅游演艺,以其特有的互动体验、专属情境、艺术情调,日渐受到游客们的喜爱,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出新机遇。目前,“沉浸式”旅游演艺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最新标配。本文将从旅游演艺的概念、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以及当下越来越受到追捧的沉浸式旅游演艺几个角度聊聊关于旅游演艺,大家知道和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1旅游演艺的概念对于旅游演艺,目前国内的名称和概念还没有统一,但对旅游演艺的三大主要特征:地点、对象和内容比较统一。普遍比较认可的定义是:旅游演艺是指在旅游景区现场以及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内进行的,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引自:方世敏,杨静.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1,4(04):152-157.)。

《边城》大型森林剧场
“2旅游演艺发展历程旅游演艺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当时以剧场表演和巡演的形式存在于各景区和景点,后又随着1990-2000年初主题公园的蓬勃发展而被大众所熟知。2000年后“印象系列”取得巨大成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成为文旅演艺的一大主流。如今随着时代更迭与产品业态的不断创新,涌现出以“沉浸式”旅游演艺为主的日趋多元的旅游演艺形式。

旅游演艺发展阶段
其中旅游演艺1.0时代也称为镜框式旅游演艺,旅游演艺2.0时代称为实景类旅游演艺,旅游演艺3.0时代被称为沉浸式旅游演艺。(引自毕剑.旅游演艺:概念辨析、类别梳理与关系模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61-68.)

不同时代的旅游演艺对比
从最初简单的观看,向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方向转变;从以传统定点剧场为特点的1.0时代,到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2.0时代,发展到了如今以“沉浸式”体验为特点,让游客参与式互动、行进式体验的3.0时代,旅游演艺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升级优化。
“3旅游演艺的类型与特点(1)以演出场所分类

(2)以依托因素分类


乌镇戏剧节

迪士尼花车巡游

最忆是杭州
(3)以景区门票结合演出门票收取方式分类

注:《最忆是杭州》在G20峰会结束后转变为“收剧票+免门票”形式
“4沉浸式旅游演艺(1)什么是沉浸式旅游演艺近年来,“沉浸式”包罗万象,成为热词。通过文化IP的挖掘,加上AR、VR、MR等科技应用,再加上虚实结合的空间营造,打造出沉浸式环境,让人体验到感官的震撼和思维的认同。其中,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文旅业与新业态结合紧密。放眼国内,“沉浸式体验”几乎覆盖文旅新兴消费的所用领域,正成为文旅产业的“下一个风口”。2013年问世的《又见平遥》虽未冠以“沉浸式”,但却是目前圈内公认的成功的沉浸式演艺作品。2016年之后,一大批概念类似的沉浸式演艺项目诞生。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沉浸式演出新增11台,演出总台数达23台,同比增长76.9%。那什么是沉浸式旅游演艺呢?
a.脉络梳理沉浸式旅游演艺不是简单的“沉浸式+旅游演出”,而是沉浸式娱乐形式奇妙的和科技化场景体验发生“化学反应”,诞生出的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方式,而沉浸式旅游演艺只是其中一种。一方面是沉浸式娱乐形式。沉浸式娱乐是舶来品,起源于英国,受到美国百老汇文化沉淀的滋养,经环境式戏剧过渡而来。它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出空间“观看”的关系,以及演员与叙事的“表演”关系。它打破了单方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舞台下观看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互动式的体验。最出名的是成立于2000年的英国剧团Punchdrunk,其经典作品是《不眠之夜》。

《不眠之夜》剧照
另一方面是科技化场景体验。即多元化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加上AR、VR、MR等科技应用,再加上虚实结合的空间营造,打造出沉浸式环境,让人体验到感官的震撼和思维的认同。以Team Lab制作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为代表,艺术家利用新媒体技术与观者产生互动,精心营造奇幻世界:娇艳的花朵环绕生长触摸成蕾、闪烁的水晶灯依观众的心意点亮,四周都是花香味。

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
目前,沉浸式文旅项目繁多,比如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旅游演艺,充分体现了“文化+科技”的魅力;沉浸式主题公园、沉浸式体验馆/密室、沉浸式灯光秀等,完美放大了“旅游+科技”的娱乐效果,尤其是沉浸式夜游产品,因其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极具“身临其境”般互动和娱乐体验,深得游客宠爱。
b.四大特征
环境营造: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及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为游客打造“另一个时空”。
互动性:没有固定舞台,游客可参与剧情的互动环节,获得差异化的个性体验感受。
多感官体验:灵活地调动游客的五感,除了视觉、听觉外,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演出真实、立体地包围游客。
角色扮演:游客可以直接参与戏剧表演,成为剧中人,甚至推动剧情发展。
(2)国内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a.又见系列之《又见平遥》



故事:讲述了清朝末期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可歌可泣的故事: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换得30万两白银,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赵易硕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剧情片段:送镖师·洗浴、选亲、还魂·安息、穿越·责问、面·故乡。
特点:山水实景的布景进入室内,将平遥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融合;剧场宛如迷宫,空间分割繁复,在90分钟的时间内需步行穿过数个主题空间;角色扮演:游客参与整部剧演出,或为镖师的乡亲,或为赵家的宾客,也可为旁观者。
b.湖北 《知音号》



剧情: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该项目以独特的“幻城”建筑为载体,通过讲述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戏剧文化的魅力。
格局:幻城内拥有56个格子,这56个方格空间包含“麦田”“乾台”“坤台”“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仓库”“红庙小学”“覆斗书场”“人力车站”“教室”“拆迁房”“茶铺”“候车厅”“迪厅”,相当于构成了56个不同世界,在不同的场景下演绎不同的悲欢离合。
特点:氛围营造之文化主题定基调:讲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氛围营造之空间场景来“点睛”:内部空间是以黄土墙进行划分,这56个方格空间包含“麦田”“乾台”“坤台”,相当于构成了56个不同世界,在不同的场景下演绎不同的悲欢离合。氛围营造之演艺形式求多变:21个剧场,不仅有室内剧场还有室外剧场,有可以坐下观看的演艺,有可以站立观看的演艺,更有需要行进式观看的演艺。
结语
演艺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反作用于生活的提升及审美认知。旅游演艺不仅仅是满足视觉的震撼、听觉的刺激,更是更深层地表达和传递着一种力量和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认同。不断发展的旅游演艺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潜力,离不开消费群体广泛的文旅消费需求和更高的审美需求,更离不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提供的基础支持。
沉浸式旅游演艺的场景载体是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或者旅游城市,方式手段是数字科技,而其内核灵魂还是文化内容。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内容和元素,借助科技手段将演出内容融入到旅游体验中,如《西部世界》中由游客自由创作故事式的沉浸式旅游演艺,这或许是未来旅游演艺发展的方向。
资料来源:1.方世敏,杨静.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1,4(04):152-157.2.毕剑.旅游演艺:概念辨析、类别梳理与关系模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61-68.3.“沉浸式”旅游演艺如何深化发展(城市光网公众号)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王丹丹编辑/版 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