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街道美学营造:城市家具设计初探

2021-12-9 17: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08| 评论: 0


只有作为整体,作为一种人类住处,城市才有意义。
前言
“城市家具”(Urban Furniture) 一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英国称其为“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西班牙称其为“城市元素”(Elementos Urbanps);美国风景园林师加勒特·埃克博称其为“城市街道家具”(Urban Street Furniture)。在我国,与城市家具类似的名词有:街道附属设施、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和城市街道家具等。鲍诗度在《城市家具系统设计》中对城市家具的定义是:“城市中为方便人们进行健康、舒适、高效的户外生活而在城市公共空间内设置的一系列相对于室内家具而言的设施”。城市家具是一个城市中最直观、最易记、最具可识别性、也最具生命活力的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历史文化等信息的主要物质载体之一。城市家具阐释了城市独特的魅力,展示出城市独有的城市文脉和城市品质,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
城市家具

01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快速发展,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创建、城市区域扩张、城市人口流动增加、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街道随之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千城一面,同质化严重。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曾说,只有作为整体,作为一种人类住处,城市才有意义。我们更多地看到,很多街道的整体设计唯视觉化,忽略人性之美。例如,很多城市出现了一些门可罗雀的广场、水土不服的大型雕塑、单调整齐的道路等,既劳民伤财,又弄巧成拙。还有的街道交通定位偏离空间特征,缺乏活力之美。

水土不服的城市雕塑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严厉批评了现代主义发展模式,她认为“以小汽车为中心”的城市规划思想严重破坏了传统城市的结构和社会生活。很多街道在营造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完全被冷漠的现代感或实用主义所吞没。许多城市家具是由不同部门来独立摆布的,管理上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室内家具不仅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其样式、质地及色彩等的选择、组合、配搭还体现着主人的审美素养、生活情趣。那么,城市家具的配置,在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户外生活的同时,还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人文精神、经济实力、设计水准等诸多因素。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组成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室内家具vs城市家具
本文在有机更新和街区营造的指导理念下,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来研究街区的城市家具设计策略与方法。其中,在宏观层面主要分析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在中观层面着重处理街道空间与街道中“物”的关系;在微观层面则是创建街道中“物”与“物”的关系。
02宏观层面:明确街道与城市的关系
在宏观层面要明确街道与城市的关系、确定街道的总体定位、规划街区的功能与业态,进而完成街道的显性路网空间结构和街道中各种城市家具的相对位置。比利希利尔提出的“空间句法理论”认为:空间不只是人的活动背景,而是人类做任何事情的内在属性;其次,人在穿过一个又一个空间时,展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空间布局关系。与单体的空间研究不同,它更擅长做的是研究整体性的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

空间句法的包容性规划
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类型有公园、广场、市场、街道、邻里空间、水岸空间等。街道可分为三种类型:生活型、商业型和交通型。各种类型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往往是相互交叉的。
城市街道
同时,不同的人群对于街道的空间属性也有不同的定位。特近居民、其他区域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同一条街道的感知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不同需求会产生不同行为特征。对城市街区的定位离不开对街道空间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周边社会、人群感受进行初步的了解,最终多方的理想定位在管理部门的手中升级为发展规划纲要。
03中观层面:构建城市家具图谱
在中观层面,从整体视觉、空间处理、城市家具配置和实施时效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在中观层面中,要系统梳理街道空间中“事”与“物”存在的原因与相互之间的关系。“事”指的是街道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需求,“物”主要指的是城市家具。对于城市家具要通过编码、制表、图谱等方式,进行梳理和组合,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在图谱中除了延续线性街道空间和点状街道空间的描述,还要对城市家具在图谱有相应的标示,也就是各种标示标牌的设计。
城市家具设计图
另一方面,要对城市家具与空间相结合进行描述,对城市家具的位置、特征和配置方案进行明确,以便于后期的加工制作与实施。本文引用《宿迁市城市家具设置和管理标准导则》中关于城市家具分类的方法,将城市家具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重要城市家具,是指对人们户外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力的环境设施,包括5大类13项内容,分别是:信息设施:步行者导向牌、独立式户外广告;交通设施:候车亭、车次标牌、街牌、自行车存车架和围栏;照明设施:灯具、小型配电变电设施;公共服务休闲设施:电话亭、座椅、报刊亭;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废物箱、活动厕所。
重要城市家具第二类为一般城市家具,是指对人们户外活动有一定影响力的环境设施,主要是指人行道桩、信筒、信息亭、无障碍设施、阅报栏、宣传栏6项内容。
一般城市家具第三类为相关设施,是指对人们户外活动具有潜在影响力的环境设施,主要是指雕塑小品、花坛与种植容器、依附于建筑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围墙户外广告、依附于公共设施的户外广告设施5项内容。

相关设施
04微观层面:对城市家具进行创意设计
在微观层面,有机更新主要聚焦街道中的城市家具单体和街道节点场景中的城市家具群体的设计。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中引入模数的概念,更高效表达分析街道中主要视觉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达芬奇与柯布西耶提出“人的尺度”,成为城市家具设计的重要参照系。在对城市家具进行系统分类以后,在设计中会形成不同子系统的总图谱。比如,街区范围内所有亭状城市家具总谱、所有杆状城市家具总谱等,图谱的方式从设计语言上解决了点到点的空间描述,为城市家具如同棋子般在空间排布成为可能。目前,主流的城市家居设计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原则。把各类城市家具纳入到一个系统里来进行规划设计,彼此建立一种有情有序的关联,于“用”于“美”两个方面共同增益,改善环境设施功能效应,提高城市景观水平。 
(2)美学原则。哈帕德认为,要处理城市设计美学问题,美应应用于城市各个部分,在对待每一处细微局部的设计时,也应该考虑以城市生活品质的塑造和美学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设施艺术性所创造的价值,人们已经认识到要通过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和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城市家具与城市之间通过艺术去沟通人类,建立与人类的亲合关系,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
(3)宜人原则。街道空间的处理更多的是通过人的尺度、行为与城市家具布置的贴合以及引导空间场景产生合理的呈现。人是城市空间成功与否的核心,人的尺度是城市空间建造的重要原则。规划需符合人体工程学和行为科学,且布置的位置、方式、数量等应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特点,同时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需求,体现社会公平。
(4)高效原则。吉莱斯皮在《格拉斯哥市中心的公共领域:策略与指引》中提出,城市家具应遵循一般性配置原则:街道中应设计组织最少的家具。只要有可能,将功能元素尽量合并为一个整体。移除所有过剩的街道家具。将街道家具视为环境的一部分,使其与环境质量相匹配,有助于给予环境一致的特性。街道家具的放置有助于描述空间,但不能妨碍行人、交通等。
(5)可持续性原则。人们对城市家具越来越要求环保、自然、节能、生态。城市家具设计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城市家具的质感与自然和谐融合,取于自然,回归自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街区充满活力,更富魅力。城市家具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还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规划需突出城市家具的创意与视觉意象,提升城市整体空间品质。
城市家具与自然融合

05国外城市家具设计案例
21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相继开展了整治街道家具的活动。在实践中,这些城市家具充分利用高精科技,体现个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公众参与程度,充分尊重使用者的意见,并且制定相应的维护和更新措施,形成较为成熟的设计类别。
案例一:Warde盛放花朵——数字花朵激活城市旧街区位于耶路撒冷(Vallero)广场路边的花朵装置由HQ Architects设计,是当地政府为改善城市空间而发起的项目。这一装置没有抗拒嘈杂的环境,相反,尝试去点亮城市空间。
耶路撒冷
日间,花朵装置能够为路面上的行人庇荫;当夜幕降临,花朵内散发出若隐若现的光线,成为广场上有趣的光源。同样,当电车驶近站点,这四朵花会发出信号,提醒广场上的行人速速赶车。强势占据广场的四大红花,创造了和城市居民的友好互动,给城市空间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


花朵装置
案例二:Lawn on D摇摆时光——“激活城市空间,老少皆宜的玩具”这20个摇摆的秋千,如同巨大的发光的紫色耳环,是Eric Howeler和Meejin Yoon设计的一种交互式城市装置。由聚丙烯建造,这些秋千被设计为三种尺度,来适应不同的城市居民。LED照明是由定制的微处理器控制的,秋千内置加速器可以测量秋千的加速力。当力静止,秋千是停滞状态时,LED便会释放出融合的白光;当秋千震动时,白光转化为淡淡的紫色,创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波士顿市政广场摇摆秋千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家具虽属于家具范畴,但由于其公共属性,会呈现出不同于市内家具的特点。设计师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反映城市文化、历史、艺术与生活品位,关注人在公共空间社会交往、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自我实现的社会属性,还要考虑家具如何与环境协调统一以及室外材料与使用维护的因素。

案例三:2020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共生(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本项目的主题是利用马德里市议会仓库中的废弃材料来制作一系列均等的、可重复使用的可持续城市家具。2016年11月,马德里市议会全国环境大会(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Environment,缩写为CONAMA)召开。大会提出,材料可以作为工具来提供一种教学经验:以再利用、自然化、可持续性、二次使用性、社会凝聚力、可得性、开源性和参与性等为基础,通过材料的实际处理和物质性,传达出马德里的环境政策。随后,该届大会选取了M、A、D等三个字母作为家具的基础造型,参展者可根据自己的概念在其上增加设计元素。

M、A、D家具外观
2017年4月,主办方在M、A、D三个字母家具的基础上,又在主会展空间中增加了三个字母造型——P、A、Z。


2017年夏季,Imagina Madrid计划决定以其标志性的七个字母——I、M、A、G、I、N、A为原型让人们参与设计。在活动过程中,这七个字母单体通过卡车被依次运往了该计划的9个站点,旨在重新激活马德里不同地区的公共空间。自2018年起,I、M、A、G、I、N、A这七个字母原型便成为了马德里Matadero艺术区的一部分,也可称得上是该原型系统的另一次新生。


原型系统的新生
整套可持续的城市家具都是根据重复利用、易于发掘和可移动的逻辑所构建的。设计团队通过回收市议会仓库中的废弃灯具,搭配着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新LED元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照明和标识系统,并将其与家具体量的金属框架结合在了一起。此外,这个城市家具系统还包括了一系列座椅空间。这些座椅的材料都是从马德里废弃的木制长凳中回收回来的,以前被毫无意义地堆积在市议会的家具仓库中。总而言之,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其他以可持续和以社交设计为基础的项目提供了创造性的逻辑思维和宝贵的经验。
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家具的设计不受重视,很少有精心设计、美观新颖、造型独特的景观小品或城市家具出现,景观设计师侧重于道路绿化铺地的规划,家具设计师更少有涉足此领域的意识,导致城市家具不仅设计水平比较落后,而且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持。近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与国际发达国家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可以预想,关注城市品质,重视公共设施造型与设计,将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张晓峰编辑/版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905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