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陈向宏团队(顶度集团)旗下机构
文旅融合语境下的祠堂功能再利用

2021-11-26 17: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94| 评论: 0


当祠堂与现代文化需求相结合,便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前言
提到祠堂,大家一般会想到祭祖、供神等传统功能。祠堂起着构建宗族伦理秩序和宗亲血缘的作用;或是作为知名旅游文化景点,如杭州钱氏祠堂、太原晋祠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然而这些只是个例,在中国广大乡村,随着宗族社会的瓦解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凸显,大量祠堂作为精神凝聚的功能开始逐渐弱化,空置率高,房屋破败......一面是乡村公共空间的缺失,一面是构筑精美的祠堂惨遭失修、闲置、甚至废弃。
如何让古老的祠堂融入现代功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成为乡村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各地乡村开展了祠堂活化利用的积极探索,对祠堂的利用,大概可以总结为旅游景点、艺术载体、文化展示窗口、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四种形式。

01开放为旅游景点
开放为旅游景点的祠堂,多为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建筑形态、格局、构造等具备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祠堂内充分展示当地的人文历史、名人古迹、民风民俗等内容。这类祠堂,多位于景区或传统旅游村落内,如杭州西湖边的钱王祠、黄山西递村的敬爱堂等。


杭州西湖钱王祠

黄山西递村敬爱堂

此外,祠堂的祭祀活动同样能吸引游客,甚至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如建德新叶古村的“三月三”祭祖大典。
新叶古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玉华山脚,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为叶姓家族聚居建筑群。新叶古村的祠堂发育非常典型:数量众多、等级层次分明、规格齐全......时至今日还有祠堂十二座。
“新叶三月三”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承至今已有800余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新叶古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典礼和迎神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运亨通、功名有成。从此,“三月三”就成了新叶古村叶氏最为重要的节日,甚至赛过春节。
三月三活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迎神祭祖,二是演社戏,三是赶庙会。


迎神祭祖

演社戏



赶庙会

每年的“新叶三月三”,都会成为建德市的旅游宣传热点,各媒体平台也争相报道。迎神祭祖活动会吸引大量游客,给村庄带来丰厚的收益。据高德地图统计,新叶古村共有民宿、农家乐17家。在此基础上,新叶古村还开发了田园休闲、古村文化等旅游业态,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各媒体关于“新叶三月三”的宣传页面
02用为艺术载体
在满足祠堂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闲置空间用作艺术展览、国学教育培训、影视拍摄、文化艺术交流等,是祠堂融入现代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顺德乐从的陈氏大宗祠是广东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筑之一,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以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布局、考究的建筑工艺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荣获全国文物修缮大奖。
《武当》《新方世玉》《寻味顺德》等均在此取景,并承接了诸多文化、艺术、设计相关的展览、讲座、典礼等活动,宗祠内设有非遗文化展、海外乡情展、香云纱文化展、龙狮展、书画展等。陈氏宗祠将现代艺术与文化不断融入其中,使得古老的建筑充满了活泼的生命气息。
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的文艺表演

03作为文化展示窗口
将祠堂作为村庄的文化展示窗口,是各地实践中较为常见的做法,典型的案例是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自2013年提出至今,立足“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的定位,执行“五有三型”(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建设标准,对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文化礼堂建筑有选址新建,也有结合祠堂等公共建筑改造而成。
溪口村文化礼堂位于阮氏宗祠,建于清道光5年,2015年改建为文化礼堂后,就成了展示传播村庄文化的地方。礼堂内设置了金萧支队第八大队抗日战争纪念馆、金华市非遗传承金东蛇拳基地等,村内老人担起红色文化宣传员的角色,为孩子们讲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村内很多村民是金东蛇拳的爱好者,礼堂内会定期举行蛇拳表演。2020年溪口村文化礼堂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


溪口村文化礼堂


阮氏宗祠的非遗传承基地
当祠堂与村庄共同的历史记忆相结合,便形成了精神凝聚力,古老的建筑也便有了新的生命力。
04用作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祠堂作为村庄重要的公共建筑,可供村民开展春节祈福迎新、清明公祭、重阳敬老等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或组织唱戏、宣讲、书法、绘画等德育拓展活动。这类祠堂多为保护级别较低或者仅为文物点的类型,无需受文物保护管理的诸多限制,可以充分将乡村公共空间的属性发挥出来。
浙江省江山市大陈村汪氏宗祠,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大陈村十分重视村庄文化资源挖掘及乡村文化建设,将汪氏宗祠作为村庄文化休闲的核心场所,把戏台从宗祠内部扩充至天井、宗祠前部广场,做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大陈汪氏宗祠每年举办70余场活动,包括村歌比赛、麻糍文化节、中式婚礼、村歌剧《大陈见面》、大型实景剧《你好江山》等。其中,大陈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唱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登上中央电视台全国村歌总决赛的舞台,荣获全国村歌十大金曲大奖,大陈村也被评为“中国村歌发祥地”,大陈汪氏宗祠已成为大陈村民的精神家园。
大陈村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的村歌演出


汪氏宗祠的村歌培训
结语
随着乡村宗族社会的瓦解和城镇化发展,祠堂的传统功能逐步弱化,但为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仍得到延续。当祠堂与现代文化需求相结合,便绽放出新的生命力,给当地村民的休闲生活甚至文化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价值与变化。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王敬丽编辑/版丨蓝多多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联系电话:0571-85066824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欢迎
  • 联系电话
    0571-85066824; 13372558589
  • 邮箱
  •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905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