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正文共260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丨

I D E A L在理想村如何做一个生活艺术家?ARTIST OF LIFE
CHAPTER 01乡伴概况//集团简介乡伴文旅集团是国内专业的精品乡建全程服务商,凭借强大的设计研发和专业的运营管理及资本的助推,实现设计、建设、运管一体化服务。
// 骨干成员由无锡阳山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创始成员、也是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者朱胜萱,和万达前高管丁遥,万科前高管吴冲以及国泰君安前高管莫慧琴一起创办了乡伴文旅。
//项目布局截至目前,乡伴文旅已经布局江苏、浙江、云南、山东、雄安等地,产品以民宿、理想村、产品输出、田园综合体四类为主。
乡伴项目分布图

CHAPTER 02乡伴六大产品现乡伴旗下共有六大产品:理想村、原舍、朱胜萱工作室、树蛙部落、绿乐园和野邻。理想村:面向半长居客人,同时可以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体验;民宿:拥有原舍、圃舍及树蛙三大民宿品牌,面向不同用户和需求场景;绿乐园:面向亲子旅游场景,提供绿色教育等功能;朱胜萱工作室: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服务;野邻:提供户外露营体验。

CHAPTER 03什么是“理想村”?早在2011年,朱胜萱就设计建造民宿“原舍”,发展至今已扩展至20多家,并拥有两个子品牌:“圃舍”和“树蛙”。2018年,朱胜萱说:这并不足够。建造民宿,用心是在“一宅一院、一事一物”的层面上,是以设计师的身份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建筑,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构造出能够接纳“同好者”的理想空间。
但近几年来,他的思考开始跃出单体建筑、单一民宿层面,尝试去构建一个更大的空间、一个更多元的平台,让所有心怀“田园乡村梦”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落点。想要开设有特色的民宿,或者想要开个咖啡馆、书吧、手工艺工作坊……都可以来;想要享受悠闲自在、又有活力的乡村生活,也可以来。
这个平台和空间就是“理想村”。

CHAPTER 04“理想村”的平台发展模式在一个没落中的“空心村”,青年人都离开的情况下,如果要通过系统化的改造,使它成为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从而带动周边地区重焕生机、持续成长——理论上有可能,实践上却困难重重:每个村落,整体改造都需要几个亿,而每年的运维又是一大笔支出,同时还要花费心力去运营和推广。谁会去做?资本方、经营方、管理方站在自己的角度,都不会考虑。乡伴就采取了最简单的方式:把自己变成一个平台。
基于长期的经验累计和模式改进,乡伴以强大的社区规划能力和专业的落地执行能力,实现了快速进村、快速交付,并快速形成明星效应。通常在签约进驻的6—12个月内,即可在合作地实现“理想村”的初步呈现,聚集多种业态、吸引大量人流,形成多方共赢的规模效应。由此也建立起了“乡伴理想村”这个大IP。
“理想村”一般实施步骤
No.1 塑品牌凭借自身强大的社区规划能力和高端的文旅旗舰产品,迅速进入村落,树立标杆、建立起区域影响力,形成“网红效应”。No.2 寻资源获取政府支持、整合各方资源,将基础设施提升的利益、以及流量溢出与持续累积的规模效应,分享给各个乡村文旅业态的参与方。No.3 扩规模吸引众多中小业态的投资者与经营者持续涌入,提升区域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共同实现“理想村”的兴盛与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理想村”里,所有人不仅分享利益,而且分享着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观。

CHAPTER 05案例——计家墩理想村计家墩位于江苏昆山锦溪古镇南首,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所辖区1800亩,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3人。计家墩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古村落,村子是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建筑本身也没什么特色,没有什么资源禀赋,空心化严重,面临搬迁。

计家墩航拍图#01 开发理念
合作模式:政府+乡伴(两方合作)开发方式:轻资产村舍租赁主力业态:民宿、餐饮、茶室、村民公社、书院、市集、工坊、亲子乐园、俱乐部发展理念:全新功能定位,打造乡村生活示范区;“1+X”模式,凸显乡村差异;保留传统文化,传递新美学观;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乡村+X”模式,七大功能板块联动,共同创造新田园生活。
项目规划图
#02 特色创新
A构建四大平台,导入资源,实现城乡互动
1.KAB(know about busines) 青年创客返乡孵化中心2.城乡统筹NGO公益平台3.民宿产业联盟4.国际休闲产业协会
构建乡村生活共创集群,打造乡村颜值经济建设新田园生活示范区,占地600多亩,打造极具设计感的村庄。
乡村生活共创集群

乡村网红业态布局新村民聚来了金融高管、高校教授、文化传媒大咖、医生、律师、法官、民宿主人、企业高管、手工坊匠人、网红妈妈、艺术家。这些新村民不仅是村子里的新业态运营者,也是村子里的生活家。他们在村子里开设经营各种各样的网红民宿。
村里的房子是由朱胜萱、青山周平、大邢、张顼、刘飞、沈辉为之设计的,很难想象在这个小村庄里聚集如此多顶级设计师。
原舍阅水——长在树林里的房子

大乐之野——比金城武还好看的房子
江南·半舍轻奢美宿——青山周平设计的房子

无象归园——建筑师历时1000天打造的家园
C构建创新营收模式,吸引客户成为新村民招募每一间房的主人成为新村民。同原舍团队联合运营一间个性化有温度的水乡小院。按照自我的规划委托给专业的民宿团队原舍运营,让更多人体验田园风光,且享有一定收益,还可以换宿多地微民宿,加入没有围墙的乡邻社区,满足一地置业,多地度假的需求。

CHAPTER 06启示综合乡伴模式及案例研究,总结乡村文旅的创建,需要分三步走。#1打造乡村基底如浙江通过十几年努力,不断建设美丽乡村,完善排污等基础设施,筑牢了乡村发展的基底。#2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植入精品业态植入多元业态前,乡村建设基底一定要建好。特色田园乡村的业态都不大,往往是五百户到一千户的村庄。可利用原有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如一个破旧的砖窑厂摇身一变成了米其林西餐厅。结合实践经验,乡村文旅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放在一起来做。#3构建综合体,形成规模性聚集效益乡村文旅不是简单地打造一个目的地,原住民和各类产业共同赋予其可能性才是关键。理想村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寻找着志于回归乡村的之人,慢慢的形成了“乡村社区”平台,从而构建了一个乡村生活共创集群,打造了没有陌生人的乡村家园,实践了乡村振兴新模式。参考内容1、乡伴文旅官方网站2、小红书—昆山计家墩理想村打卡|向往的理想生活3、人民网—理想村的追梦人4、地道文旅—乡村振兴的乌托邦,计家墩如何使空心村变成理想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周铭翔编辑/版丨刘可乐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